很高興在第六屆未來能源大會未來能源國際論壇上發布由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大連化物所以及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共同完成的《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綠色低碳產業、技術、布局和政策體系研究》成果。這項成果算是分會對行業、對能源、對綠色低碳作出的研究貢獻。
在未來能源卓越領導者對話環節,6位嘉賓在討論破局和展望中,其實我聽到的關鍵詞是能源,但實際上談了破局的很多思路關鍵還是產業、制造業。要用制造業的規模、效率、技術、創新、組織管理和運營來不斷地降低我們的成本,擴大我們的規模、提高我們的競爭力,真正形成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也就是綠色低碳產業。其實背后隱含了這樣一個認識,用產業化的思維和路徑是能夠推動我們國家至少幾個戰略的實現,包括前些年提到的能源革命的戰略,當時提到的是“四個革命”。我們國家的雙碳戰略本身又是連接國際、國內的,既是我們國家自身發展的長期發展戰略,也是面向全球生態文明和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戰略。
今年兩會提到的“新三樣”(新能源、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這既是我們自身雙碳戰略、雙碳產業發展的成果,這也是對全球的雙碳或者氣候變化的貢獻。還有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戰略,特別今年由政府發布的綠色轉型的文件,也專門提到了從能耗雙控向碳雙控的政策轉變,這也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特別是以雙碳戰略為牽引,雙控、雙轉型的雙動力的體系已經成型,并且到了發展的新的轉折點。
講破局、展望,實際上是一個過程,既有產業的破局,也有我們國家發展方向、發展思路的破局,有我們企業面對市場經營上面的破局,都有內在的關聯性和聯系。
除此之外,給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我國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特別在新質生產力里面提到的綠色生產力,明確了綠色生產力是新質生產力的底色。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綠色低碳產業,包括綠色制造業、綠色服務業、綠色供應鏈等,無不體現了用科技、用產業化的思維來賦能綠色生產力、賦能我國能源戰略,雙碳戰略、綠色低碳轉型戰略。
除此之外,在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都是相應的配套戰略和政策,包括供應鏈、包括園區、包括先進的示范工程,實際上是全社會、全產業的群策群力來推動一個綠色低碳的發展。
怎么定義新能源產業?和傳統能源產業有什么不同?一個非常重要的定義是來自我們國家2010年國務院出臺的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這是第一次用國家戰略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里面包含了今天提到的新能源,包括風電、光伏,也包括了我們提到的新能源汽車。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把新能源作為新興產業來培育發展,背后有我們的產業政策,這樣的產業政策既有供給側的,技術創新、技術路線的支持,研發投入等科技創新的政策。也有面向需求側的需求補貼的政策。這樣專門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的產業政策其實幫新能源從新興優質產業培育成今天新的先導型、支柱型的產業。我理解是否把未來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也納入到我國新興產業的政策體系框架內,通過科技創新的支持,產業培育、規模擴大、基礎設施的配套等把產業快速發展起來。
之前看過有一些報告研究,到底是靠碳市場的激勵,給企業主體通過碳的交易進行補貼的效果好,還是把產業政策、創新政策結合起來,在供給側發力,推動成本降低、規模擴大的政策好,其實各有千秋,但后者我們走出了中國的特色路徑。
未來綠色生產力的發展又到了新的歷史起點,又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路徑,光靠政府推動,顯然發展的動力是不足的。新動能,一定要把政府的政策和市場的價值驅動結合起來,雙向發力為我們未來綠色低碳的發展帶來增長的支撐。
本次的研究成果應該說兩個星期后就會正式上市,主體內容是圍繞綠色低碳的產業、技術、布局和政策體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論述一個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主題。
未來綠色低碳產業的發展一定和我國下一個階段,特別是三中全會提到的面向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初步建成,特別是“十五五”規劃新質生產力的布局緊密相關。也希望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專家學者和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一起,為綠色低碳的轉型,大的國家發展戰略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