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日訊[3796期]2024-11-22
-
報道稱歐盟計劃強迫中企轉讓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9日援引兩名歐盟高級官員的話報道稱,歐盟正計劃強迫中國企業向歐洲企業轉讓技術,以換取歐盟的補貼。據兩位歐盟高級官員透露,布魯塞爾將于12月邀請中國企業競標10億歐元的電池開發補貼,屆時將引入新的標準,要求中國企業在歐洲設廠并分享技術知識。他們表示,這一試點可能會推廣到歐盟的其他補貼計劃中。
-
前10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6%
11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信息顯示,1月至10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818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為78027億千瓦時。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第二產業用電量5272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第三產業用電量1531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26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3%。
-
川藏聯網工程運行滿10年 累計輸送電量約87億千瓦時
據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11月21日透露,川藏電力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已滿10年,四川電網和西藏電網雙向累計輸送電量合計約87億千瓦時。其中,四川向西藏送電30.8億千瓦時,西藏向四川送電56.4億千瓦時。據了解,工程通過500千伏輸電線路連接四川電網與西藏電網,總投資66.3億元。工程東起于四川甘孜鄉城縣,經巴塘縣,至西藏昌都市,全長1521公里。
-
10月中煤能源商品煤產量同比增長2.3% 銷量增長6.7%
中煤能源11月15日發布的公告顯示,2024年10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產量為1134萬噸,同比增加25萬噸,增長2.3%;環比減少56萬噸,下降4.7%;中煤能源商品煤銷量為2510萬噸,同比增加6.7%,環比增長2.0%。2024年1-10月份,中煤能源商品煤累計產量為11365萬噸,同比增長1.2%;商品煤銷量為23061萬噸,同比下降3.2%。
-
環渤海港口庫存逼近3000萬噸關口
近期國內多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低日耗背景下終端庫存消化緩慢,加上長協煤及進口煤的補充,其對市場煤采購消極,環渤海港口錨地船舶數量稀少,處于同期歷史最低水平。而自大秦線秋季檢修結束后,鐵路運量大幅增加,持續保持在130萬噸的滿發狀態,港口進多出少,煤炭庫存不斷累積,截至11月21日,環渤海港口庫存總庫存2924.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5.6萬噸。
-
我國在“天然氣+伴生資源”領域取得突破
我國首套氣田水伴生資源綜合利用及達標處理試驗裝置,11月21日在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蜀南氣礦正式投運,碳酸鋰、溴化鈉、氯化鈉、氯化鉀等首批合格成品下線,標志著我國在“天然氣+伴生資源”領域取得突破。據介紹,該裝置主要用于蜀南氣礦威遠氣田水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及達標處理,日處理能力100立方米,采用先進的預處理、提鋰吸附、無氯提溴等工藝技術,對氣田水中鋰、溴、鈉、鉀等伴生資源進行分類提取、回收,具備資源回收率高、高效穩定等優勢。
-
大港油田開啟天然氣調峰保供 服務京津冀群眾過冬
11月20日18時10分,大港油田儲氣庫群板808/828儲氣庫5-4井生產閥門順利開啟,這標志著中國石油大港油田今冬正式拉開了向京津冀地區供氣的序幕,讓清潔能源溫暖千家萬戶。作為華北地區工作氣量最大的區域性調控氣源,大港油田儲氣庫群現有11座地下儲氣庫,地下采出的天然氣兩小時即可到達北京及周邊地區,冬季日采氣量占北京地區用氣高峰量的近五分之一。截至目前,該庫群已安全平穩運行近9000天,累計注采氣量位居全國第一。
-
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儲能系統成功下線
11月20日,國內單機容量最大的首套百兆瓦級先進儲能系統在山東能源電力集團新風光電子生產基地成功下線,標志著新風光電子儲能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列入行業領先地位。目前,該系統將應用于山能東營項目,并采用了智能化管理的新能源智慧運營數據中心,能夠實現儲能系統的智能化管理和優化調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時,該項目作為獨立共享的儲能系統,能夠削峰填谷、快速響應,為當地電網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持。
-
中國科學家在無能耗制冷領域獲重大突破
近日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研究員李煒團隊與合作者探索出一種豎直表面的日間亞環境輻射制冷新策略,這種制冷方式應用后無需消耗能源即可完成制冷,大幅節約能源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一重大突破于北京時間11月15日在國際期刊《科學》發表。李煒團隊創新利用熱光子學手段,提出一種角度非對稱光譜選擇性熱發射器,破解了豎直表面日間輻射制冷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