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
1982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熱能工程專業,同年繼續在本校攻讀碩士學位;1987年獲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現為過程工程研究所)博士學位后赴美國紐約市大學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1990年回國后歷任過程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所長。2004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主要學術成就:一直從事顆粒流體系統量化設計和放大的研究。通過認識非均勻結構、狀態突變和多態現象等問題,提出量化非均勻結構的多尺度方法,建立了局部結構的極值判據、整體分布的穩定條件以及狀態突變的臨界條件,從而形成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在推廣和擴展上述理論中,實現了EMMS模型解析求解,建立了工業設計的軟件包;闡明了兩因素控制的系統中控制因素之間的協調導致有序結構,表達了其穩定性條件與各因素極值趨勢之間的關系,并經計算機仿真驗證,形成多元分解和機制協調為核心的研究多相復雜系統的多尺度方法。在工業中得到應用。此外,結合上述研究,他通過優化光纖排列,發明了顆粒濃度線性響應的光纖探針,又將其與動量探針復合,實現了瞬時顆粒濃度和速度的同時測量。發明了小型燃煤設備中通過解耦燃燒抑制NOx的無煙燃煤技術,開發了系列產品。申請16項專利并得到應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三等獎各1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目前兼任國家“86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國顆粒學會理事長。還兼任著名國際期刊PowderTechnology編委,AdvancedPowderTechnology和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的國際顧問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