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公安、生態環境、交通運輸、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國有資產、藥品監督主管部門,有關中央企業,有關科研院所,有關行業協會:
現將《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原子能機構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 育 部
科 技 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生態環境部
交通運輸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務院國資委
國家藥監局
2024年10月2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
(2024—2026年)
核技術,又稱同位素與輻射技術,其相關產業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發展核技術應用產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拓展核技術應用領域,促進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支撐國民經濟各領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賦能手段。為積極推動核技術在國民經濟領域更快、更好、更廣的深度融合,促進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市場為主,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堅持創新驅動、開放發展,有效利用核工業完整供給能力和產業創新動力;堅持目標導向、需求牽引,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機聚合,全力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核技術更好更多惠及民生。
到2026年,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領域進一步拓展。圍繞核技術在醫學診療、農業育種、食品加工、材料改性、安檢安保等重點方向或領域的應用,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力爭核技術應用產業年直接經濟產值達4000億元,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重點同位素供應能力顯著提升。開展新堆建設和在役堆優化改造,形成重點同位素生產能力,具備3種以上放射性同位素自主化供應能力,突破5種以上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技術,基本扭轉關鍵同位素產品供應受制于人局面。
——一批核技術應用產品實現產業化。10個以上Ⅰ類放射性新藥申請臨床試驗,符合要求的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或進入臨床應用;國產化中高能質子回旋加速器、新一代SPECT/CT影像裝備、BNCT治療系統等高端醫療裝備研發取得突破;國產化安檢設備形成覆蓋大中小特微的型譜化研發格局;2種以上輻照中藥材新種源實現規模化種植;輻照滅菌、輻照去污、輻照加工等創新解決方案,在典型場景獲得推廣應用。
——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形成。核技術應用研發平臺體系進一步優化,圍繞重大需求和重點領域,增設5個以上具備關鍵前沿技術研發和推廣能力的核技術研發中心或協同創新示范平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協同創新模式基本形成。
——產業集群和頭部企業作用凸顯。一批核技術應用特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促進資源對接、要素整合、政策幫扶;力爭打造2-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不斷發揮頭部企業牽引作用。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產業根基,實施基礎設施提質增效行動。
1.推進新堆建設和在役堆優化改造。加快推進四川樂山溶液堆、江西九江天紅堆等醫用同位素生產堆建設,積極支持寬能譜超高通量實驗堆等新型研究實驗堆建設。結合實際需求,加快推進現有研究堆優化改造,提升配套生產能力,有效發揮其科研和生產雙重功能。鼓勵利用秦山重水堆等核電反應堆進行同位素生產。
2.提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創新效能。充分發揮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作用,健全運行管理、協同創新、開放共享機制,暢通科研機構準入、基礎研究數據共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環節,提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使用效能,推動綜合創新效益密集釋放。
(二)加強前沿創新,實施關鍵技術攻堅行動。
3.加強基礎應用研究。充分利用國內核技術研究優勢資源,加大輻照生物效應、核基礎數據測量等領域基礎性研究力度。瞄準新藥創制、新型放療技術及高端裝備研制等領域,布局一批具有原創性、前瞻性重點科技項目。探索核技術在量子計算、新型儲能、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中的交叉應用。推動核技術與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開創核技術應用新局面。
4.加強核電子學與探測技術攻關。持續強化關鍵探測器和核心零部件研究,重點突破大體積閃爍體探測器、寬禁帶半導體探測器、高純鍺探測器、碲鋅鎘探測器工程化生產技術,實現硅光電倍增管、專用集成電路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自主化研發及核信號自動化采集系統開發與工程化應用,耐輻照能力、可靠性、環境適應性等滿足工程應用需求。
5.提高加速器自主化研制水平。提升新型加速器關鍵基礎材料和零部件研發能力,加大整機裝備自主化研發投入,提升加速器設計與制造國產化水平。加強綜合性研發平臺和實驗驗證平臺建設,推進多領域應用加速器型譜化、系列化、自主化發展。
(三)統籌同位素供應,實施供應保障能力提升行動。
6.加速實現放射性同位素自主供應。持續推進反應堆生產、加速器制備、高放廢液提取等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技術研究。推動鉬-99、碘-125、碘-131、無載體镥-177、碳-14、鍶-89、釔-90等規模化生產,保障常用醫用同位素的穩定供給。提前布局鈧-47、鋱-161、錸-186/188、鐳-223/226、鍺-68、銅-64、鋯-89、鈀-103、錒-225、碘-123/124等前景好的醫用同位素技術研發,開展銥-192、硒-75、氪-85、鎳-63、銫-137、镅-241、锎-252等工業同位素制備技術研發。
7.加快形成穩定同位素生產能力。開展高豐度、高化學純度穩定同位素分離和純化技術研究,打通穩定同位素產業鏈,豐富穩定同位素產品數量,提升穩定同位素生產規模。統籌謀劃銥-191、鐿-176、釓-160、氙-124、鉬-100、鍺-72、硅-28、碳-13、硼-11、氦-3等常用或戰略急需的穩定同位素的科研生產。
8.建立健全同位素供需對接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原子能機構同位素管理辦公室作用,加強同位素供需對接,打通同位素研發、生產、貯存、銷售、運輸、使用等各個環節堵點卡點,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同位素推廣應用體系,構建產銷供一體化鏈條,加快國產同位素應用進程。
(四)加快產業落地,實施重點領域應用推廣行動。
9.加強工業應用推廣,助力工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電子束輻射固化技術示范應用,重點加大高精密離子注入、大尺寸單晶硅輻照、高精密離子束濺射沉積、低損傷高精密離子束加工、高端離子膜制造等技術研究及應用推廣,進一步推動同位素及其制品、射線裝置在無損檢測、油田測井、地礦勘探、精準測量等領域深化應用,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撐。
10.加強農業應用推廣,賦能農業健康發展。設立高能重離子、宇宙粒子等高效誘變和定向篩選技術平臺,培育高產、優質、綠色的農作物和中藥材新品種,實現規模化種植。推廣農業面源污染物核素示蹤評價與治理技術,提升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與治理水平。建立農產品核素基礎庫,促進我國農產品綠色化發展。完善穩定同位素數據庫,提升農產品產地溯源與鑒別技術成熟度。不斷深化核技術在農產品輻照加工、病蟲害防治、誘變育種等方面推廣應用。
11.加強醫學應用推廣,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放射性診療藥物研發,加強新靶點、新機制、新類型創新藥研發投入,力爭在高靶向、高安全、高療效的放射性新藥研制方面實現國際并跑。開展新一代高端核醫學影像裝備,以及質子治療、重離子治療、BNCT治療、FLASH治療等高端治療裝備研發。鼓勵在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核醫學創新發展中心、構建核醫學研發和臨床轉化集群、建設特色核醫療機構。積極擴大輻照技術在醫療物資滅菌、中藥材加工等領域的應用規模。
12.加強環保應用推廣,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持續深化核技術處理復雜環境污染物的機理研究和技術創新,重點解決難降解工業廢水、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感染性醫療污水和醫療廢棄物處理,以及廢氣凈化、污泥等固廢處理等方面的難題。加大環保領域核技術專用設備研制和輻照耦合新技術開發,持續提高設備性能,降低處理成本。
13.加強公共安全應用推廣,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圍繞智慧海關、智慧口岸、智慧民航等建設需求,以及集裝箱掃描、行李檢測等多場景需要,推進安檢系統關鍵技術攻關,開發滿足各類場景需求的型譜化安檢設備矩陣。推動安檢系統在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及大型公眾活動中的應用,為海關、民航等提供集智慧通關、風險防控、大數據分析、集中審像于一體的安檢產品及解決方案。
(五)聚焦新質新域,實施新興應用場景培育行動。
14.推進核技術賦能應用。構建核技術應用跨界交流平臺,發展“核技術+”生態。推動核技術深度賦能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制造、綠色環保等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核技術在采礦業快速分析和智能分選,考古勘查、分析、修復,外太空等極端環境下供電供熱等方面的研發和應用。
15.推廣細分行業典型場景和解決方案。充分利用核領域大型科研院所原始創新能力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動力,圍繞輻照滅菌、材料改性、無損檢測等共性需求,挖掘細分行業典型應用場景,鼓勵核技術研發單位與需求企業聯合開發一批標準化、模塊化解決方案,形成示范應用。
(六)強化體系優勢,實施產業集群協同發展行動。
16.“點”上發力,打造示范企業。支持核技術應用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加快全球布局發展,積極開展海外戰略并購與自主科技創新,不斷提升創新活力、行業引領力和市場競爭力。支持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的核技術應用企業積極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行業示范效應。
17.“線”上延伸,推動產業鏈協同。支持核技術應用領域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聯合組建產業發展聯盟,鼓勵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開放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產業合作等服務,逐步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為一體的產業發展共同體。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深度融合,補短鏈、強長鏈,形成協同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18.“面”上推動,建立重點產業集群。支持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環渤海等核技術應用產業基礎較好的地區先行先試,完善配套政策,建設高水平核技術應用產業集群。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綜合性核科技創新與成果孵化中心,引導創新資源集聚發展,形成創新引領與產業發展有機聯動的良好格局。
(七)加快標準制修訂,實施標準體系建設行動。
19.優化完善標準體系。圍繞核技術應用基礎共性、技術創新和行業應用等方面,填補現有標準體系空白,基于行業發展需求,分級分類推動同位素及制品、射線裝置及相關儀器在工業、農業、醫療、環保、公共安全等領域應用的標準制修訂,為行業準入、產品認證、安全許可、質量評估、運行管理等工作提供支撐。推動跨行業標準通用、國內外標準互認。
20.重點推動核醫療相關標準制修訂。完善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檢驗、貯存、運輸、使用等全鏈條質量標準體系。開展質子/重離子治療、BNCT治療等高端核醫療裝備關鍵零部件、系統質量標準研究。制定核醫學科規劃設計、建筑施工、設備配置、人員管理等配套標準。開展核醫學科輻射安全與防護等方面標準研究。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強財稅金融支持。用好現有研發渠道,支持重點領域、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適時推動設立國家核技術應用重點支持計劃。積極推動相關國家級政府引導基金牽頭設立產業基金,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向核技術應用產業聚集。支持金融機構在堅持市場化、商業化原則下為符合條件的核技術應用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探索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知識產權證券化等創新金融支持方式。
(二)完善行業監管體系。科學界定放射性藥品與醫療器械邊界,優化放射性藥品與核醫療裝備注冊審批程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動臨床應用。制修訂放射性物質和射線裝置管理相關法規與政策,構建輻射安全、環境保護、放射性物品運輸、放射性廢物管理等要素一體化綜合管理體系。組織開展行業管理創新試點,構建部省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工作格局。
(三)增強產業基礎服務。持續推動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示范應用,完善激勵和風險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產業基礎數據支撐,推進行業數據安全共享,完善行業數據使用規范。開展國內產品數據對比與性能評價等,助力自主品牌推廣與壯大。
(四)健全人才引育機制。圍繞醫用同位素、放射性藥物、核醫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輻射材料及應用等重點領域及核物理、輻射生物學、輻射劑量學、放射化學等緊缺學科,支持有關高校結合實際,探索設立相關本科專業,建設一批覆蓋全產業鏈、年接待人時不少于16萬的實習實踐基地,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企業精準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支持相關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建立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的開放式聯合培養模式。在國家級高水平人才計劃中,加強對核技術人才的培育支持力度。
(五)加大產業推廣力度。以涉核科研平臺為基礎建設一批核科學知識科普基地,支持相關企業舉辦開放日、講座宣傳、實地參觀等活動,加大科普宣傳。支持企業依托放射性診療、輻照加工、安檢安保等領域成熟產品,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因地制宜制定“中國方案”,用好中國-東盟博覽會、中非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平臺,以及維也納多邊大使中國行等活動,持續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走出去。
四、組織實施
國家原子能機構牽頭負責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藥監局等部門統籌推進本行動方案實施,協調解決核技術應用產業發展重大問題,調度重點任務進展,推動政策有效協同。定期與核技術應用產業市場主體進行溝通,及時回應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訴求。鼓勵地方加強資源配套,推動重點產業落地,加快形成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國家原子能機構涉核中心作用,打造核技術應用推廣平臺,組織行業協會、優勢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形成合力推動核技術應用產業做優做大做強。定期舉辦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學研用合作交流和展示推廣平臺。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