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国产足恋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 大會現場1
  • 大會現場2
  • 大會現場1
  • 大會現場2

碳中和與產業融合推動未來能源革命

    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度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2022年7月20-21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網主辦,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未... [詳細]

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系統技術與國際交流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通過大會影響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構建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方面貢獻力量。 [詳細]

大會致辭
  •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正...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孫... [詳細]
  •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先生致辭
    尊敬的杜祥琬院士,周孝信院士,王金南院士,崔屹院士,楊超理事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此我謹代表中國能源研究會向多年... [詳細]
  •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理事長楊超為大會...
    首先我代表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對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主辦方邀請我會參加此次盛會表示衷心的感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詳細]
  •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張鳳...
    尊敬的各位院士專家,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作為未來能源大會的協辦單位,我今天很高興再次參加和大家的相聚,共同探討未來能源發展和全球產業融合... [詳細]
  • 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女士為大會致...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能源網主辦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由于今年疫情反復,我們的大會從6月份延期到今天正式開幕,整個籌備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包括在座的和無法到現場在... [詳細]
  • 陽光新能源總裁 張許成為大會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我是陽光新能源張許成。非常遺憾因為疫情原因不能趕到現場參加本次盛會,只能以線上方式與各位見面,首先向大家表示歉意。今天中國行業領導、專家學者、... [詳細]
  • 院士論壇
  • 杜祥琬:能源的故事與雙碳目標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 [詳細]
  • 周孝信:雙碳目標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 [詳細]
  • 王金南:中國碳排放“雙控”制度框架...
    各位領導、各位院士、各位專家早上好!今天非常高興參加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與大家一塊共享關于中國碳排放雙控制度框架這個題目。 [詳細]
  • 崔屹:Carbon Neutral...
    大家好,我是崔屹,斯坦福大學的教授,也是斯坦福能源研究所的主任,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斯坦福我們在碳中和上做的工作和計劃。 [詳細]
  • 主旨報告
  • 國際能源論壇(IEF)原秘書長 孫...
    非常感謝會務組邀請我參加會議,主持主旨演講的環節。大家知道2022年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鍵之年,形勢劇烈變化,也是動蕩,氣候變化,能源轉型,疫情蔓延,俄烏沖突以及全球經濟下行五大因... [詳細]
  • Tim Gould:能源投資對清潔...
    我今天的發言將會提到國際能源署在世界能源投資會議最近做出的一些分析。國際能源署通常關注能源流動這一分析中我們關注的是資本流動,那么會有多少錢會進入能源行業的不同部分?然后我們獲取這... [詳細]
  • 傅成玉: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國家...
    走低碳發展之路,已經納入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之中,我國新能源建設如火如荼,新能源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成為經濟復蘇和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成為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道風... [詳細]
  • 陳進行: 聚焦綠色低碳 深化能源革...
    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了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的重要指示,這是繼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人才、科技、制造、制造、網絡、交通、貿易、海洋、文化強國體系之后統籌兩個大局,審時度... [詳細]
  • 黃少中: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發揮“有為...
    我今天匯報交流的題目是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發揮有為政府,及有效市場的組合作用。我分五個方面給大家講一下,一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時代背景和國內外形勢。二是實現雙碳目標對政府治理和市場機制提... [詳細]
  • 焦文廣:跨界.友好.創新 產業融合...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我代表陽光電源、陽光新能源,我們新能源行業一線工作的同仁給各位領導做匯報。我今天匯報的主題是跨界、友好、創新,產業融合探路未來新能源發展。2021年因為疫情的原... [詳細]
  • 成果發布

    王曉明:《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階段成果發布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所副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副主任王曉明發表了《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階段成果發布的主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論壇演講實錄進行整理。

    主持人 周濤:下面是上午最后一個環節,報告發布環節,上午聽到了各位院士專家的智慧結晶,下面還有一些企業,包括機構的研究成果發布。

    首先有請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戰略所的王曉明副所長,給我們發布《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階段成果發布。

    王曉明:非常高興參加這樣的論壇,并且有機會發布研究成果。

    先聲明一下,我們還是在研的報告,報告是我們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的主旨報告,時間關系我簡單介紹一下報告的定位、內容,以及我們如何來組織撰寫,用這三點把我要講的內容串一下。

    首先,報告還是我們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的主旨報告,反映中心的宗旨、定位和功能作用的報告,不僅僅是一個學術上的研究成果,既有偏理論的,也有偏實踐的,更多的是反映中心功能定位的作用報告。報告還是在國家的“雙碳”目標,在雙控的體系,以及能源產業雙轉型的大架構下,找到我們功能定位的報告。肯定是在國家頂層設計相關部委、職能部門、中央地方相關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們把碳中和產業合作主題,這樣一個功能定位,來作為我們報告的研究主體。

    前期這些文件陸續已經出臺了,特別是正在制定的1+N政策體系文件也在制定過程中,文件將成為我們工作報告的重要指引,內容也是體現在產業作為實現“雙碳”目標雙轉型主體功能定位上的研究。我們的報告還是有我們內容上的ABCD,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碳中和,產業來如何推動碳中和,以及從技術、國際合作、金融、市場建設等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是說報告的定位。

    我們的報告主體內容,這是我們的大提綱,包含了總報告、國際篇、產業篇、合作篇、科技篇、政策篇、案例篇等等,匯總推進碳中和進程中的各種研究成果,包括產業的實踐。這是講內容。

    我們的報告撰寫方式,一個是專業研究,同時也有面向政策、行業、企業的定向約稿,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結合起來,形成對相關工作有借鑒意義的報告體系。報告還簡單地回答了一下,我們對碳中和概念的理論內涵,關鍵在這里我們想提產業碳中和的三化:低碳產業化、產業低碳化和低碳價值化,既發揮政策頂層設計,又發揮政府市場價值驅動,形成合力來幫助我們能源產業雙轉型的研究框架。

    四大領域是我們研究的主體對象,包括了能源、工業、交通、建筑。圍繞四大主體產業,我們也提出了碳中和產業合作服務體系,包括能源合作、消費合作、供應鏈合作、科技合作、數字合作、市場合作、貿易合作和金融合作。八大合作的服務體系再結合四個主要服務領域,形成典型模式矩陣,矩陣里面相當于落位到推進碳中和產業合作商業模式,還有一些扁平的工具上,把這些商業模式、扁平工具,我們把它作為未來推進產業“雙碳”轉型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這是報告的主體內容。

    下一步,我們還是在既有的工作計劃上持續推進,在此也希望參與活動的各位專家、企業,能把好的經驗跟我們分享,我們也通過這樣的報告,把好的經驗跟更廣泛的碳中和產業合作結合起來,共同推進我們國家的“雙碳”事業。

    謝謝,我的介紹就到這里。

    主持人 周濤:感謝曉明主任的精彩發言。

    許欣:邁向零碳未來,GE燃氣發電集團氣電白皮書解讀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GE燃氣發電服務中國區總經理許欣發表了《邁向零碳未來,GE燃氣發電集團氣電白皮書解讀》階段成果發布的主旨演講。

    以下內容根據論壇演講實錄進行整理。

    主持人 周濤:《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還有《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法規文件匯編》,以及《碳中和產業合作指南》,是中心2022年三大重點工作之一,也是體現中心研究團隊智力成果的表現。

    剛才提到了我們在實現碳中和產業發展需要從產業低碳化、低碳產業化、低碳價值化三個方面去努力,GE公司作為開創電氣時代的領導者之一,面向零碳未來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下面有請GE燃氣發電服務中國區總經理許欣先生發言,做邁向零碳未來氣電白皮書的解讀。

    許欣: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今天因為疫情防控的原因,不能來北京,只能通過線上的方式向大家做一個匯報,還請諒解。

    在系列白皮書中我們提出了燃機發電是“雙碳”目標下新型電力系統重要的支撐這樣一個概念,提出這個概念基于兩點。

    一是新能源靈活調峰的能力,二是新能源低碳清潔。說一下靈活調峰的能力。燃機符合響應高,以及低啟動,在電網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具有簡潔性和不穩定性特點的情況下,電網需要有靈活、大能量、快速響應的能力,燃機的能力很好地滿足這些要求,可能從需要上也可以做到,但是目前持續時間還是有局限性。同時由于規模小和技術的限制,造價大幅下降,但是目前來看電池的成本達到0.9,相對而言燃機最大可以做到60萬甚至80萬,同時調峰市場有限制,讓用電成本基本上0.65左右,燃機在調整上和儲能電池箱還是有相當好的優勢。

    在應用場景上,通常我們看一下大的應用場景,第一在電網的中心支撐,對管網和占地面積會有較高的要求,這恰恰是燃機的優勢,較低的排放,以及較小的占地面積提供服務支撐,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同時近年來在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上,風電光伏各種形式的組合,風光制氫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實際上制氫、儲氫的容量應該沒有限制。在改造的情況下燃機可以是風光的有效緩沖,減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燃機還有一個特性——可靠性非常高,通常燃機可靠性可以達到98%,甚至99%。

    再來看一下燃機另外一個特性低碳清潔,以化石原料為原料的發電企業當中,燃機是排量最低的,燃機的排放基本上是可以下降45%-60%,排放會大幅下降。同時燃機可以幫助降低碳排放,未來如果說氫的價格和量足夠好,燃機是可以實現的,它可以成為一個零碳的東西。燃機發電如果我們要把碳排放的成本一塊兒加入,這個就不一定了,我們看它的場景,在中國現在碳排放成本、碳交易成本還比較低,大概在50元人民幣,但是在歐洲已經是56歐元,碳排放的價格是300塊錢一噸,各位可以看到煤電的碳排放成本會增加0.25/年。如果把相應的燃料成本發電成本價上面,這兩個路徑相當,但是可持續性效應和環保效益,比天然氣發電和燃機發電會好很多。

    下面看一下美國的案例,各位可以看到從2007-2019年,美國的總發電量事實上基本持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各位可以看到煤電的發電量下降接近50%,而氣電發電量上升了75%以上。這樣的變化帶來的同樣是在2007-2019年期間,美國發電碳排放量下降33%,但是33%的下降量中,其中40%是以天然氣發電來貢獻。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以氣代煤是很好的固定性方案。

    事實上從長遠來看,燃氣輪機發電是可以實現完全100%,但目前各位在往這兒看,B級和D級的燃機已經具備100%,其他的燃機具備50%,同時我們有一個路線圖,正在做進一步的技術研發。目標到2030年左右100%可以做到。事實上本身并不是新的技術,在化工或者煉鋼領域,一些化工合成器里面事實上有40%、50%,有的高達70%、90%,在這里已經有了機制,已經有接近二十年穩定燃燒的業績。在中國也有接近16臺燃氣輪機燒高燃氣的合成氣,已經接近90萬小時。

    同時我們在最先進的大型燃機上在進行開發,我們在進行創新,目前來說更大的挑戰不是燃機問題,而是氫的價格和氫氣的可行性。我們現在在做氫氣的實驗,目前位置已經出現了10%-15%的燃燒,計劃在未來十年變成100%。燃氣輪機不僅是在能源轉型中的過渡化,可以降低排放,同時未來它還可能成為零碳的趨勢。

    目前的電價機制,電價是基本上固定的,燃料價格是浮動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的一些客戶還是希望電價機制,也同時把燃機變成一個市場化,變成一個可以掙錢的方式,這樣可以保障持續發展。燃氣發電是實現零碳未來的重要支撐,同時對電網是非常好的支撐,在和風光大型可再生能源結合的場景下,可以實現風電光伏以及氣電產業協調發展。同時我們要大力發展技術,形成規模化效益,來降低氫的燃料成本,回顧十年之前看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時候,當時的電價大概是一塊四,但是到去年11月,我們在國內看到一毛四的光伏發電。政策就是這樣,大規模國內規模效應是可以把成本降下來的。

    同時我們相信由于在國內可再生能源100個GW,同時我們制造業無論用光能也好,光伏也好,制造業具有非常強度的競爭性,這些都為可再生能源創造了新的方向,如果新的技術能夠突破,量起來以后,用燃機去發氫,可以實現零碳排放,同時也可以實現國家能源安全路線,我們大量的天然氣,50%的天然氣還在從國外進口,天然氣的價格一定程度上還是要浮動,如果我們自己可以燒自己的可再生能源,是可以解決我們對海外天然氣的依賴的。

    最后,跟大家匯報一下,產業鏈來說,在業務組合中間除了沒有光伏發電以外,各種各樣的發電形式都有,從水力發電、風電、核電、燃機,同時我們還有電網數字化,能夠把各種的發電形式整合在一起,并加以優化,我們將來會對國內的能源轉型,以及低碳發展做出我們的努力,也有這個信心,為國內做出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主持人 周濤:感謝許欣總的發言。

    覃定佑:踐行可持續發展 卡特彼勒純氫內燃機發電機組新產品發布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中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謝大會邀請我們公司參加這次這么高質量的論壇,我們希望以后我們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可以互相的交流學習。因為時間的原因,我把演講稍微濃縮一下,希望不耽誤大家太多的時間,希望大家多包含。

    回到今天的話題,我們未來能源,作為一個企業的公民,我們怎么去回應國家雙碳的政策,還有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話題。今天我們匯報的是我們給出的答案,純氫,100%純氫的內燃發電機組。

    首先我們簡單看一下氫氣的能源轉化,剛才很多專家也說了,氫在我們減排,節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圖的左面,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風或者光發電,通過這樣的水電解得到純氫。另外一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圖的右面就是我們在很多的工業流程,包括石化行業,氯堿或者其他的高爐,鋼鐵各個方面,我們可以發現氫作為副產品可以達到氫的來源。通過一個提純,或者其他的進化,不管怎么樣我們還可以得到氫。

    得到氫之后通過種種的原因,在使用,把氫作為一個能源使用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會碰到用燃料電池,這個可能也是因為在最近新能源汽車,包括乘用車,卡車用燃料電池做動力來源。

    從卡特彼勒公司來講,我們認為除了技術路線之外,我們應該可以有另外的一些渠道或者其他的一些技術路徑,更好的,也更有效的提供清潔的能源。

    在剛才我們友商提到氫作為燃料,我們很早可以把氫作為其中燃料的一部分加入到比如說天然氣之中,把它燃燒,提供這個動力。但是因為種種的原因,因為當時的材料或者人的認知,氫的比例一般控制10%-20%之間。

    總的來講還不是純氫的應用。通過過去幾年的科技攻關,還有剛才說對應整個潮流的召喚,從卡特彼勒公司來講我們花了很多的精力研究出全新的純氫發電機組,這個就是圖中間黃色的部分。機組100%用氫作為燃料提供電的能源。

    我們在新的產品開發當中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在研發的過程中把氫的技術,還有鋼鐵的燃燒調控,點火還有包括無人加氣的調教都做了相應的改動,為了純粹把氫作為能源使用。

    我們做了那么多的動作之后,能夠得到一個什么?我們可以很莊嚴的說我們這個機組排出來是零排放,二氧化碳是零或者幾乎檢測不到。如果說這個除了二氧化碳是零之外,我們還有其他的連帶一些好處,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作為有毒氣體不存在。另外我們氮氧化物,因為種種的原因空氣中有氮氣的存在,燃燒的過程中有這樣氮氧化物的產生。

    如果在純氫的發電機組里面,因為氫的燃燒特性比較特殊,它的點火能量比較低,燃燒速度比較快,出來的氮氧化物的含量比傳統機大大的減少,這是我們作為整個節能減排,或者是降低污染物非常重要的貢獻。

    另外我們新出臺的產品是在單機功率,150千瓦,我們知道一些公開的消息,我們的一些友商在推出一些產品,總的來講,一般我們可以查得到的資料是很多的單機功率發電水平在500千瓦左右,或者更低一點。

    所以在這個方面在這單機功率密度可以做項目比較好的選擇,在更細的方面,純氫發電機組有什么優勢?簡單來講概括幾點,首先從經濟方面,從我們密切看初始投資,從比較傳統的,比如說天然氣發動機這樣的一個轉化過來,所以在總體的研發或者開發的成本大大的降低,給客戶或者今天帶來的好處是初始投資很低,維護的成本,后期的維保的費用和一般傳統的天然氣發電機組相差沒有多少。

    如果說成本,或者是費用差多少,從目前我們可以透露的信息看,應該和傳統機組這個價格相差不超過20%左右。另外一個技術的優點是我們純氫的發電機組對氫的要求相對來來講是比較低的,其他的應用,其他的一些引用可能對氫的純度相對來講是高一點的。

    因為氫在我們應用中作為燃料燃燒的,在這個方面我們對氣的來源,成分各個方面相對來講是比較低,對用戶來講比較友好。

    另外因為剛才重復強調這是一個從比較成熟的技術平臺發展起來的,所以它整個維保各個方面的成本是偏低的,從真實的數字看大修的周期,可能在我們發動機行業用的比較多,大修的周期8萬小時,是什么概念?如果連續運行一臺機組一年大概運行7000-8000小時,8萬大修周期整整10年這臺機組可以無憂的運轉,不用考慮大修的成本。

    因為是傳統的內燃機,它的功率密度相對來講比較大,所以占用的地方,對機房的要求相對講是比較低的。還有在使用方面的一些特性,因為剛才說了,氫的燃燒比較突出,包括燃燒速度比較快,所以氫氣的發電機組它的加速,加載這樣的能力相對來講是非常高的。

    這種需求可能對于一些負載相對比較不穩定,或者對一些電的質量要求的嚴格場合比較好用,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工況。

    畢竟是一臺發動機,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出來溫度相對來講是可以非常廣的,從嚴寒的地方到高溫的地方,對它講也是沒有問題的。我剛才重復強調這是一臺從我們比較成熟的發電機平臺開發的,在以前這個平臺我們已經有大概3萬多臺比如說天然氣發電機組在使用,所以在這個方面可以說是考驗了很多,很多不同的工況我們可以碰到,也可以滿足需求。

    還有用戶比較關心的問題,到底效率多高,和其他的機組比較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新產品的綜合發電效率是可以達到80.5%,這個80.5%的組成是我們可以測出來電的效率41%,熱的效率達到40%,這樣我們下來綜合的效率可以達到80.5%,甚至大概81%這樣。

    這樣的水平可以說在我們行業內講算是很高的水平,也是處在技術比較領先的位置上,另外這個機組也是一個非常豐富的使用經驗類型,所以我們在開發的時候已經考慮它是可以獨立的一個啟動,運營,只要你的輸電器維保是沒有問題的,有足夠的電池啟動的話,它實現啟動一點問題沒有的,我們在很多其他的場合,包括油田野外的施工,還有海上平臺的應用有很多案例證明,這樣機組的可靠性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水平。

    除了剛才說今年年初推出這個產品之外,我們在美國總部方面也是和美國政府,還有當地發電廠做了科研的項目,這個科研的項目就是我們會很科學的比較一下純氫的發電機組和純天然氣的發電機組,還有不同比例的氣體的燃燒過程中,對整個電能的產生,各種參數,我們會作為一個科研的題目來記錄下來。

    這個項目的重要性是什么?我們拿到這個數據之后,可能會在美國,這個和美國能源部合作的項目,我們在美國當地的電力政策當中會提供一些支撐的數據,或者有些政策的調整。

    我們在中國剛推出這樣的發電機組,這樣的新產品,我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或者線上的一些聽眾,如果在國內有一些合適的項目,有氫穩定的來源,我們非常希望能夠和大家一起做一個類似的示范項目,我說的示范項目有一個具體的含意我們在設備的投資,運維的保障,還有后面的一些零配件,或者維修方面做出非常大的支持,具體的情況我們歡迎會后,或者稍候的時候大家有興趣我們可以繼續的探討。

    這個是我的報告,今天下午我們有同事在這個產品做給詳細的介紹,下午大家有時間可以聽一聽,今天我的發言到這里,謝謝大家。

    周濤:碳核查機構自律倡議書

    各碳核查行業機構,企業,全體從業人員,碳排放交易權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的一項重要舉措,碳核查是碳交易體系的關鍵環節之一,是進行碳排放配額分配和交易的基礎。為切實加強控排行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監督管理,進一步規范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活動,保障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根據國家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等相關政策文件要求,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向全國碳核查機構發布如下自律倡議。

    一是堅持客觀獨立,遵循公平公正。核查機構獨立于被核查企業,不應于從事碳資產管理,碳交易業務相關企業資產和管理方面的利益關系,避免直接和間接的利益關聯和沖突,在核查過程中應該做到根據實際排放情況,客觀編寫出居報告,保證核查過程和結論客觀公正。

    核查機構應建立相應制度,簽署承諾書,保證核查人員在核查工作中保持公正消除偏見,在核查過程中遇到不符合事項,不應瞞報,核查員和排放企業對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數據產生分歧時,應該實際情況公正客觀判斷。

    現場核查組應驗證現場收集的證據真實性,確保能夠滿足審查的需要。

    二是依法開展核查,誠信求真求實。核查機構在對排放企業進行核查時,要保證工作中堅決執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要做到誠信,正直,保證核算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防止與排放企業相互穿通,弄虛作假,避免數據虛報等違法違規行為,核查機構管理人員要避免出現濫用職權。

    三是保證技術能力,工作嚴謹細致,核查機構應具備充足的專業人員及完善的管理程序,以確保相應核查人員有能力在專業領域開展核查工作,保證核查資料采集完整,核查工作按時完成,核查過程標準規范。

    核查機構應做到有能力根據不同生產類型的企業制定更加細化,專業的核查內容和檢查方法,保證核查過程中程序公正,透明,確保核查工作的專業性,嚴格遵守規范化制度,保證核查數據的科學有效。

    四是注意信息安全,加強保密意識,核查機構有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確保其相關部門和人員在核查活動中取得的信息進行保密,核查員遵守機構和排放企業簽訂的核查協議中約定的保密條款,對核查過程中獲取的信息有保密責任。

    歡迎開展碳核查業務的機構報名,簽訂倡議書,加入自律協議,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將定期動態公布參與制定協議的機構名單,并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倡議發起人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2022年7月20日,宣讀完畢,謝謝大家。

    PART1
  • 托馬斯·泰勒:能源氣候政策、...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獲得者... [詳細]
  • 張宏: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背景下...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副秘書... [詳細]
  • 王震:大轉型背景疊加疫情和烏...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王... [詳細]
  • 王志軒:能源電力低碳轉型要重...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電聯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 [詳細]
  • 李婉君:多能融合體系下工業流...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 [詳細]
  • PART2
  • 葉凡:“風電+”開啟能源高質...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副總裁葉... [詳細]
  • 周雙橋:純氫及摻氫內燃機發電...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卡特彼勒周雙橋發表了《純氫及摻氫... [詳細]
  • 李廷:《中國能源低碳發展報告...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西南石油大學副教授李廷發表了《中... [詳細]
  • 陳志斌:《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法...
    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國家電投集團碳資產管理公司碳資產... [詳細]
  • PART3
  • Carsten Ahrens...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國際著名電力專家,德國雅... [詳細]
  • 陶冶:雙碳目標下新能源發展展...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 [詳細]
  • 薛武:雙碳目標下能源產業平臺...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南方電網新型業務部總經理... [詳細]
  • 張彥虎:雙碳目標下新能源系統...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陽光新能源公司副總裁張彥... [詳細]
  • 盛俊毅: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特變電工西安柔性輸配電有... [詳細]
  • 王照:施耐德綠色能源管理及聯...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施耐德電器電網行業架構師... [詳細]
  • 趙云:數字化驅動的全生命周期...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雙良結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 [詳細]
  • 肖晉宇:推動新型能源和綠氫發...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全球能源互聯網合作組織經... [詳細]
  • PART4
  • Charles Kolsta...
    大家好,我叫作查理,我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同時研究能源和環境領域,我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和大家進行交流,這個主題我一直非常關注,就是氣候變化,以及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經濟學,下面我先和大家... [詳細]
  • Mustafa Shehu:...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我今天講的是減排配額與相關問題。我的名字叫Mustafa Shehu,我是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的當選主席,今天在第四次未來能源大會上做一個發言,大會是在北京召開... [詳細]
  • Antonio Ilicet...
    謝謝。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際大電網委員會在這方面的研究以及我們如何在氣候變化還有減排方面通過合作來解決面臨的問題。 [詳細]
  • Jean Eudes Mon...
    女生們,先生們,我是Jean Eudes Moncomble,世界工程組織聯盟能源委員會的主席,首先我想感謝中國的主辦方,尤其是李若梅女士對我的邀請,能夠參加今天的國際大會,我非常... [詳細]
  • John McDonald:...
    我叫作John McDonald,我是GE電網解決方案的業務負責人,我現在在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我非常高興被邀請參加第四屆的未來能源大會做一個發言。這部分的主題是關于氣候變化... [詳細]
  • Vincent Petit:...
    編者按:2022年7月20-21日,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能源研究會與中國能源網聯合主辦。會上,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Vi... [詳細]
  • 圓桌論壇1
    圓桌討論:綠色金融發展
     


    對話環節

    主持人王曉明:各位現場的嘉賓,下面進行圓桌的環節,請專家上臺就坐。

    專家已經落座了,今天論壇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綠色金融圓桌論壇,這個論壇是高總,因為疫情的原因我這臨時客串一下,和專家和現場的嘉賓把最后的環節做好,堅持到最后的是最負責任的。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綠色金融,我們知道為了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綠色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銀保監會要求金融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將環境,社會治理納入到金融機構的管理流程和風險管理體系,在這樣一個大的趨勢和背景之下,我們有請幾位重量級的嘉賓,都是和綠色金融相關的,我介紹一下。

    這是國開行行業高級專家陳孫蛟先生,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少波先生,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總經理董峰先生,在線上。國家電投集團碳資產管理公司碳資產管理部總工程師陳志斌先生,社科院研究員,綠色金融科技首席專家副總裁徐洪峰女士。

    介紹完專家,下面把發言交給專家,請各位專家結合自己的單位,還有工作碳一下對綠色金融促進雙碳轉型這樣一個認識或者體會,按順序發言。


    陳孫蛟:謝謝主持人。

    很榮幸在這和大家討論綠色金融問題,綠色金融現在是所有的金融行業的一個主題,也是重要的話題,開行從2006年加入聯合國的氣候框架的合約,從那之后一直在綠色金融方面非常重視,2016年開始我們央行和銀保監會的要求做綠色信貸的統計報告,每年做,現在一方面我們做一個自我評價,自己在綠色金融方面做的怎么樣,應該講綠色金融從理念上講已經深入開行的每個信貸,評審以及封控各方面。

    所以這幾年我們也做了不少工作,從2017年開始我們發了大概14支綠色金融債,總額達到1320億,這個也是大力支持了綠色產業的發展。

    到今年一季度,在綠色信貸領域2.5萬億,還是做了一些工作,我們在機構這幾年還是繼續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規劃大概到2025年我們大概在綠色行業的信貸資產總額達到將近4萬億左右,所以目前還是有很多的空間可以做。重點我們想今后我們在幾個方面一起做,一個是基礎設施,二是環保,三是能源交通,還有一個就是各地區的產業綠色結構調整等等,有10個方面。

    綠色金融肯定是今后開行主要的工作方向,我們也歡迎各界有綠色項目或者有綠色這些產業發展的需求,都可以和開行尋求合作,謝謝。

    王少波:大家好,我是聯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的王少波很高興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在綠色金融方面的服務。我們大概是2015年,2016年的時候開始研究這個問題,當時有一個大的背景,我們國家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過渡,在過渡的時候什么是一個很好的抓手沒有,在這個階段我們國家提出很多的戰略,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但是沒有一個發展戰略像2020年提出的雙碳戰略激起全國或者各市場主體共同的認識。

    也就是說雙碳戰略的推出帶動了國家快速向找到了一條向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邁進的一條路徑,我們從這個地方開始研究看這個行業我們做什么樣的服務。這幾年我們從幾個方面在中國的綠色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在資本市場的綠色債上,中國的綠色債發展在全球名列前茅,到現在的綠色債的余額1.4萬億,有效支持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轉型。我們有兩件公司參與了綠色債的服務,一家叫信用評級,還有綠色認證。非常有幸在這里匯報一下,國開行第三單發的碳中和債就是我們做的認證,金融機構發了唯一的一單,是我們做的服務,這塊在不斷的發展,目前它的新的高級債也出現了,比如說轉型債,可持續債也發展迅猛。

    這是我們看到的。我們也愿意在這個領域繼續為大家提供服務。還有綠色貸款的發展,這塊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說浦發銀行的綠色貸款系統,渤海銀行,貴州銀行還有很多銀行它的整體綠色貸款識別系統和核算系統在做支撐,值得一說的是綠色信貸市場人民銀行去年底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我覺得這個工具是我們在綠色金融方面重大的創新,它的扶持范圍是21家商業銀行,額度還很小,1800多億,比起現在的綠色貸款18萬億這個量有1%的量,還很小。

    它是我們看到的通過利益機制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例子,人民銀行推動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帶動實體經濟達到這樣的一個套利的刺激激勵作用的機制安排,我覺得非常好,不管是商業銀行,原來從對公戰略,還是大客戶戰略,零售戰略,未來可能要轉向綠色戰略,碳減排支持工具是很好的工具。
    去年7月份國家上海成立了碳減排交易所,一周年過來了,大概形成了1.79萬噸的碳減排的交易額。有效的帶動了我們國家碳定價的一個發展。我們CCER定價,包括板的定價一直沒有很好的準繩,有效的推動了我們對碳價格市場化的東西,看起來現在只是一個電力系統,2162家做試點,未來隨著不斷的把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更行業并入碳減排支持工具以后,我相信我們碳的定價更加市場化,這樣有效支持我們碳金融的發展,這是在碳金融方面另外的一個現狀。

    還有一個是我們看到綠色金融實驗區的發展,國家推動6個省,9個地區推動了金融實驗區的發展,我們聯合大概在7個省,7個地區做它的咨詢單位,進展到今天這塊它的政策不是很明細,我們看下一步和碳稅結合,我們需要做一些探討。

    如果不和碳稅結合我們覺得一個是不能更好的推動轉化,碳稅不是約束政策,我們作為激勵政策的方式進行對沖,大概是這樣的想法,我們也做一個研究。還有一塊是森林碳匯,我們在和國家林草局深入的探討森林碳匯資產它的價值,我們現在主要在湖南,福建,新疆,云南,貴州在開始開展這樣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這些工作做多了對我們國家碳價值形成以及碳匯的有效交易機制產生一定的作用,這是我們大概做的一些工作。

    分享一下我們工作的幾點建議:

    第一,不管最后我們國家在雙碳目標實現中,在綠色金融這個領域走的碳稅模式還是碳配額模式,基礎性的工作就是企業碳賬戶這個工作,我們沒有完成不好做很多的工作,碳賬戶對應很多財稅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明確起來,包括它的記賬科目,還有記賬價格標準,這是我們一個建議。

    第二,擴大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試點對象,現在只有21家銀行,是否擴大到城商行,更好推動商業銀行本身自在的轉型。

    相對應的有一個建議,把我們參照普惠金融的標準把綠色貸款的標準下降到75%,成本和收益帶動商業銀行轉型,帶動實體經濟往低碳發展上轉型。
    在金融實驗區里推動碳稅和所得稅對沖模式的實施,這個實施有什么好處?剛才講了三角形,怎么用低成本的方式推動我們國家的轉型,碳稅減免是一個方式,還有一個好處是是不是能夠對沖2027年以后實現歐盟的碳關稅,這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話題。

    還有一個建議看看能不能把巴黎協定的第六條,關于全球合作的理念要加以研究,我們投了這些,把"一帶一路"的概念,把碳資產,碳信用資產的概念延伸到國際上去,我們現在開始研究碳資產在國際上我們的國際信用這樣的概念,這既是我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體現,也是我們未來在外交上的一個大國擔當的話語權的體現。

    我們可能研究的少,需要抓緊時間在這塊做一些工作。我們共同努力,相信中國的雙碳目標可以實現,謝謝大家。

    董峰:謝謝主持人。

    大家好,我是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總經理董峰,我們是香港交易所集團和深圳共同建設的一個大宗商品的現貨交易平臺,這里說到現貨以前大家對于交易所的理解往往是偏重于期貨,我們這三年七十創新了一個現貨交易平臺的模式,它和期貨的兩個大的區別和我們今天的主題密切相關,一個是我們這里所有的參與商都是企業,沒有自然人,都是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實體貿易商和專業機構,在我們現貨交易所平臺上產生的所有的交易都是基于我們的真實貿易,100%進行現貨的實物的交割,和我們的實體經濟是密切關聯的。

    我們經過這三年的發展也是在中國率先走出現貨交易所的路,也是國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全品類的,綜合性的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到目前為止我們上線了9個品種,覆蓋鋁,銅,天然氣,水泥,大豆五個大的品類,基本上能源,建材,農產品幾個大類。

    今天的主題碳中和,雙碳轉型和綠色金融,其實我們當時也是3年前開始品種的布局,后來有了雙碳轉型的國家戰略,我們幾個品種和雙碳是關聯非常大的,我們的有色金屬大家知道,不管是鋁和銅的冶煉,排放非常大,水泥,建材類的品種,我做了才知道我們國家水泥行業的排放就一個行業占全國總排放不只是工業排放,是總排放的13%以上,它是非常高排放的。

    天然氣不用說了,是清潔能源,是我們接下來能源主力的替代品種。這幾個品種和我們的綠色低碳密切相關,今天的會議主題我們討論雙碳和綠色金融,我經過這些年我們從交易所的角度,我幾點比較深的體會,現在大家碳雙碳,碳綠色金融命題非常的宏大,從我們一直產業里面和金融一直做一些結合的具體實際工作,我自己有幾個觀點,我們談論雙碳,談論綠色金融首先第一個觀點我認為還是應該回歸到它的本質,它的政策的出發點我們為什么做綠色金融,為什么做雙碳,歸根到底推動我們大量的實際產業,我們的轉型,減排。這是所有做金融創新,做政策研究或者出臺的根本出發點,我們不是為了綠色金融而做綠色金融,看政策最終達到的一個實際傳統的效果是不是真正能夠推動我們大量的產業的主體,我們的企業能夠有動力,有商業邏輯驅動,去往節能減排,往綠色低碳的方向走,這是我們談論綠色金融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不是說為綠色金融而綠色金融,或者我們大的機構有相關的指標,或者配合國家政策,我覺得還是關注到我們做的所有工作實際最后傳導的效果是不是符合政策的初衷,是不是實際起到推動實體產業真正實際的減排。

    還有一個觀點現在我們談論綠色金融,很多不管是銀行的信貸,還是說我們債券,我們的很多金融工具,它最終是不是真正承載受益的主體是排放的主體,我們真正能夠產生到最后,產生到實際效果,穿透到底層,我們的實際產業,我們做現貨交易所,我剛才提了現在國家比如說上海有環交所,碳交易開始起步,實際上大量的傳統產業的起步也現在沒有真正成規模的深度的進入到碳市場,我們環交所主要的客戶對象只是200多家電廠,我們在這個層面,真正我們的大量的基礎產業,其實現在通過電廠這個環節和媒介,通過電的配額,從這個角度介質進入碳市場。

    實際上我們的綠色金融也是這樣,我們現在大量的綠色金融給我的感覺還是在上面的,但是不是真正穿透到底層實體的產業鏈企業,這個也是第二個觀點,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大家應該關注的一個命題。

    我們碳綠色金融的時候,這個東西是可計量的,我們談論很多綠色金融是定性的概念,只要和雙碳扯上邊和國家戰略扯上邊,我們都計入到這個范疇,但是什么是真正的綠色?什么是真正的低碳?所謂的低碳,高和低標準是什么?是不是可跟蹤,可計量,這個中間涉及到大量具體實際的工作,我們碳足跡的溯源,我們的計量,我們的排放計量,全產業鏈數字化程度密切相關,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大這個階段。

    圍繞這三個我覺得是現在談論雙碳,談論綠色金融面臨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也在做一些努力和嘗試,舉個例子,我們在今年下半年現有的鋁和銅的品種上,我們準備推出國內首個我們叫水電,大家知道我們有色金屬的冶煉和我們能源結構有關,實際上水電里的噸排放是火電里的一半,現在問題就是我們的火電鋁和水電鋁不管是能源結構是什么,排放是什么,同樣的電解鋁不管是鋁錠,鋁水還是鋁棒,我們是按照同一個價格去賣的,同一個渠道,不區分的。

    我們前一端在電廠這個環節我們是有不同的,我們現在有碳交易,碳的關聯,在終端產品,企業最關心的還是產品銷售,在這塊沒有任何的區域,我們金融工具的支持現在也不是不區分終端產品,我們現在做的事就是我們以水電鋁作為第一個品種,接下來我們再生銅,現在大量的循環產業,我們的再生銅可以節省冶煉的環節。

    這塊在終端的品種里面在再生銅品質上的一些問題,反而是處于比較大的劣勢,另外還有稅票各方面的問題,推廣和應用受到很大的制約,我們現在的想法就是圍繞剛才三個大的問題,能不能通過推出一些綠色的低碳現貨類的品種,自下而上,從產業端倒逼整個行業的變革,在這中間我們希望金融機構,我們的配套的綠色金融的參與各方,大家能從剛才圍繞的我的政策的實際效果,是不是從企業講,我能夠推動實物的現貨產品的噸排放,真正減少,通過我們市場化的定價機制,這些東西賣出更好的價格,或者得到更好融資的支持,讓它有動力往這個方向走,包括水泥,現在全國的水泥廠參差不齊,有的企業可能技術改造的程度好一些。

    但是大家目前為止,應該說沒有一個可持續的閉環的商業邏輯,讓大家能夠通過我的減少,我的終端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流通過程中的排放能夠得到超額的價值,讓它有動力加大在減排方面的技術投入,這個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事,通過終端產品,通過配套的金融服務,一整套基礎設施的體系,我們把現在大家在綠色金融這邊的一些整個的資源配置引導到真正產生政策效果的地方,這是我們要做的。

    但是在配套做,比如說水電鋁也好,綠色水利也好,我們需要做數字工廠,把我們一整套傳感器碳足跡的溯源用區塊鏈,我們的倉單全流程的追溯到整個生產流通全環節,不光在倉儲和運輸,而且在生產的環節形成完整的閉環,這個中間涉及到大量的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這里面交易所我們天然是具備一個比較大的優勢作為中立的市場第三方。

    所以我今天也參與是比較臨時,從交易所,從現貨交易所的角度我們看到現在綠色金融大家體量已經做的很大,從實際的終端企業或者說終端的產業的角度,這個中間我覺得結合或者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走,在這個過程中交易所做好我們的工作,我們今年下半年從幾個產品入手,接下來還是剛才說的,一定要關注實際政策落地的效果,一定穿透到底層的實體企業,而且實現全流程的溯源和精確的計量,只有這三方面都達到,我們的綠色金融才是真正的綠色金融。

    我今天大概就分享這幾個觀點,謝謝大家。

    陳志斌:我是陳志斌,來自國家電投碳市場管理公司,國家電投集團是五大電力央企之一,在新能源這個發展的路徑上應該算是國內走的比較遠的,我們已經宣布了整個集團2023年實現碳達峰,應該說在電力集團里面最早提出達峰的時間點的,包括我們現在整個新能源裝機已經到了62%這樣的水平。

    如果從裝機量上說,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在整個集團大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有很多綠色金融的訴求,無論是發債,貸款,基金,這些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們都可以叫作綠色金融或者低碳氣候投融資這樣的一些項目。

    集團那邊太大了,我們碳資產公司是國家電投集團下面的二級單位,統籌整個國家電投集團所有的碳資產開發交易,包括我們火電,雖然我們可再能源為主,但是我們火電排放量很大,一年接近3個億的排放,所以這么大的排放我們 需要管理好,而且參與到全球碳市場進行交易和履約,包括那么多的新能源項目,從CDM時期到國內CCS時期的開發都是我們做的,包括集團的碳金融也是我們做。

    我們在整個大的綠色金融里面我們更細,更專的在碳金融這塊,我們一般說碳金融可以分成兩個不同的維度,一個是宏觀的碳金融,所有減排,所有相關的金融活動都可以叫碳金融,像這些有政府的基金,有跨國公司的一些基金,還有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配合。

    我們這里更關心的是基于碳市場延伸出來的金融產品,所以應該說這兩個層面我們碳資產公司也做,在宏觀的層面我們做的不多,主要是剛才王總碳資產支持工具,我們是其中第三方的評價機構,我們會看一下這個項目是否真的是低碳的,這是我們在宏觀上做的嘗試。

    更多的工作集中在微觀上,首先碳市場內部90多家電廠參與全國碳市場,包括之前參與試點碳市場,我們必須保證合規,數據必須是準確的,底層的數據是一切金融,尤其是綠色金融最基礎的一個數據質量,我們得保證數據是準確的,我們能夠合規的完成交易,完成履約,促進市場形成正常的碳價,這都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動的事。

    基于我們的這些配額的資產以及減排的資產,我們也做相關碳金融的嘗試,包括質押,這是一個最基礎的碳金融的產品,我們也探索碳的債券,做一些碳的基金,也都是我們積極探索的事。大家可能知道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也面臨很多約束,包括這個底層資產它的法律保障怎么樣,銀行,金融機構能不能單憑配額借錢,目前有很多案例里面都是配合上本身這個借款方它的一個信用,才能從銀行借錢,不能單憑配額本身就可以。

    銀行擔心拿到這樣的質押品如果實現違約的情況下能不能變現,對底層資產的流動性以及長期價值的判斷的方法提出要求,目前在全國碳市場去年已經有接近100億的交易額,但是整個流動性上,在整個長期價格判斷上不足以去支撐一個很發達商業化的碳金融體系,也是我們下一步希望能夠拓展的一些方向。

    也是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完善相關的碳市場的規則,支撐我們也好,金融機構做這樣的事情,還有一些其他的更靈活的碳金融的手段,碳期貨,一些投資者參與的投資基金,這些歐盟市場都是加以的主力,但是咱們國家目前還可能對于這個底層的現貨市場需要進一步的完善,我覺得在未來一旦國家開放了之后,會帶來很大的潛力,也對企業減排能夠有很大的促進。

    因為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低碳轉型是長期戰略,必須考慮5年,10年的現金流,如果我們碳市場不能提供期貨這樣的產品,鎖定未來的投資風險,企業很難做這種決策,我覺得這是碳金融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還有剛才王總提到包括碳邊境調節稅,這是我們關注的方向,我們碳市場雖然大部分的業務都是服務于集團內部的碳管理,我們也服務更多外部的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企業有進出口的需求,或者參與全國碳市場的需求,對他的碳做內部的盤查,做內部的管理,我們也是可以幫他做相關的服務。
    這個時候如果涉及到出口到歐洲,涉及到碳邊境調節稅相關的行業,我們一方面可以做碳的管理,減碳的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碳減排量相關的產品,我們也非常關心這方面政策的進展,雖然我們本身的電不可能出口到歐洲,但是我們希望用綠電幫助國內的生產商降低他們的排放。

    還有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國家電投集團也有很多資產在國外,在歐洲,在中東北非,在東南亞,在南美都有我們的資產,而且現在投入更多的是新能源的資產,所以未來整個巴黎協定第六條央企能夠發揮什么樣的角色,能夠給國家做什么樣的事情,是我們密切關注的,接下來大家可以多討論,看能不能一起琢磨出一些事情出來。

    主要我想分享的就是這些內容,也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在未來和大家有合作的機會,謝謝。


     

    徐洪峰:感謝會議主辦方的邀請,我連續幾年參加大會了。在之前每次會議上我覺得我印象中每年有一個綠色金融的主題,我記得去年綠色金融的主題當時我作為主持人主持討論的,今年我想除了綠色金融之外,結合能源企業目前的情況我重點說一下轉型金融相關,或者融資的手段,或者其他的一些資產的管理方式。

    因為在之前國家從2016年綠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之后,重點發展綠色金融,大家知道綠色金融不管是綠色信貸的標準也好,還是綠色債券的標準,是支持純正的綠色產業發展的。結合能源企業,比如說今天在座的能源企業中光伏,風電,太陽能這些屬于我們綠色金融可以去尋求融資支持的,但是除了這些綠色產業,綠色能源之外,大量存在的像煤炭企業,像石油企業,像天然氣,天然氣在咱們國家歸為清潔能源,在國際上按照聯合國的標準是純正的化石能源。

    對于傳統的化石能源企業講,更多在目前的政策條件下可以傾向于尋求轉型金融的不管是政策的支持也好,還是金融的產品也好,結合這個線索具體說幾個方面。

    首先對于在座的能源企業如果發債,綠色債券不用說了,在座的光伏企業已經有一些發了數量不少了,對于煤炭企業,對于電力企業,對于石油企業,在去年的時候已經推出針對高碳的,或者碳密集型企業債券品種,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還有在前一段時間新推出來的轉型債券,這兩種債券專門針對支持高碳企業,比如說化石能源企業如果向綠色,向低碳轉型,我們如果發債可以去發這種轉型類的債券。

    這個轉型類的債券從去年的交易商協會突出來之后發展非常快,發展快的背后原因主要是存在大量的需求,現在從產業結構講產業結構講,國家是沿海和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相對講已經轉型到一定階段了,但是中部地區,尤其是西北部地區,還是以這種高碳企業為主。所以這種轉型的金融支持我想作為在座的化石能源企業,可以作為未來去尋求融資支持其中的一個手段,轉型類的債券。

    中誠信綠色金融科技在轉型類的債券方面提供了知識,我們提供類似于綠色債券專業認證的,我們希望未來如果化石能源企業在未來發轉型類債券的時候我們提供相應的外部支持,這是債券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在座的能源企業向銀行尋求信貸的支持,除了傳統的綠色信貸之外,化石能源企業也可以尋求轉型類的信貸產品的支持,目前這種轉型類的信貸國家發展相對規模比較小,主要在國外,像可持續發展掛鉤信貸規模發展的也是比較快,但是目前可能是相對于轉型類的債券講,這種轉型類的信貸現在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

    但是根據我們和相關銀行的交流情況,其實現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于高碳客戶向化石能源得企業提供信貸的積極性非常高,銀行是愿意提供的,通過產品的設計,把相關轉型的風險鎖定,這塊現在很多銀行在積極的嘗試。

    在座的如果有相關化石類的能源企業包括電力企業可以考慮,去銀行尋求這方面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金融服務機構,可以全程參與其中,比如說一起和銀行去設計相關的產品的結構,因為銀行現在對產品如何設計有些不是很清楚,在前期共同設計產品的架構,結構,基本上論證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相關的信貸的認證,這是信貸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關于企業的管理,ESG和傳統信用評級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它理解為傳統的信用評級的升級,傳統信用評級注重財務的經濟維度的表現,但是現在除了財務經濟的相關的指標之外,在國外很多投資機構會看投資標的的環境的表現,社會的表現和治理的表現,稱之為ESG。根據相關的預測,2050年的時候全球95%以上的投資不僅僅看傳統的評級,而是看ESG的表現如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在座的能源企業來講,其實從現在開始就可以注重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從之前只單純注重財務經濟指標的做法,逐漸把ESG相關的因素納入進來。

    其實像在座一些龍頭企業,今天過來的很多都是龍頭企業,通威股份非常的典型,去年我們做了ESG的評級,還有ESG提升的解決方案,我想做這些工作對于在座的企業來講不是額外的成本,我剛才說了原因,未來從國際上的趨勢講,更多的投資機構會看ESG評級,不僅僅看傳統的信用評級,如果這個ESG表現比較好,可能咱們不管是融資或者是發債,會得到更多的認購,融資的成本比較低,不僅僅是社會責任或者社會影響力的問題。

    我建議在座的企業尤其是光伏的龍頭企業,還有風電的龍頭企業我們現在做的ESG報告和評級大部分都是來自于這些龍頭企業,也可以布局考慮這方面。
    最后一點剛才前面幾位專家說的碳交易,碳金融,這部分可以分兩大部分,對于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上的重點企業是目前2162家的規模以上的火電企業,我覺得對于這些火電企業來說,目前可以考慮的金融支持其實現在已經很明確了,比如說碳配額的貸款,另外一大類是對碳匯,CCER,中國減排量如果擁有碳匯項目的企業講,在2017年3月份國家472認證暫停之前,占比很多是光伏企業,還有一些光伏發電,還有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包括瓦斯發電,包括農村的沼氣發電和今天在座的能源企業很多是有關系的。

    對于這些企業講,未來如果國家472重啟之后,我們可以考慮符合新政策標準的情況下,是不是可以儲備一些碳匯項目。

    在碳匯項目開發的過程中,涉及到一些碳減排的核算,并且碳匯項目的過程中向金融機構尋求支持,可以申請碳匯項目的開發貸,經營貸,不僅僅是碳資產的低價貸款,我們作為第三方的金融服務結構講,可以在能源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做一個總體的橋梁,我們可以共同的把這個事情共同的推動一下,比如說如何去開發碳匯項目,如何在碳匯項目開發出來之后我們進行碳減排的計算。

    剛才補充的還有一點,現在央行推出的特殊信貸政策,包括兩大類,一大類是針對清潔能源企業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在座的光伏風電企業都可以申請,目前已經申請大部分的項目都是以光伏項目為主,占了絕大部分。

    對于煤炭企業講,可以申請國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也是融資的成本比較低的,所以我想針對在座的企業來講,在過去幾年,每年講綠色金融,今年必須突出一下轉型金融,轉型金融的一些產品,一些融資的手段是非常適合在座的化石能源企業或者一些電力企業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公司希望能夠為在座的企業提供更多的外部的專業支持。

    主持人:感謝幾位嘉賓的見解,在座的還有很多嘉賓已經堅持到最后,能不能把提問的機會給現場在座的嘉賓有這樣的機會,現場有沒有提問的。

    提問:我是做技術的,我做了一些研究,大家都說了未來能源只有靠技術,靠未來改變技術之后能源需求不變,我搞這個技術我把理念干完了,到實踐中需要科技金融了,這塊支持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想法,怎么實現一下?怎么判斷技術確實是可行的,我搞了10年,國內外都沒有,我是靠計算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我的問題是這種技術怎么通過科技金融渡過困難期,讓它成為行業認可。   

    主持人: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和綠色金融相關不相關,我理解是和綠色科技,在綠色科技的創新過程中怎么樣獲得金融的支持,我剛才也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問的太外行了,我感覺綠色金融特別是陳局這塊,是一個政策性金融還是商業性的金融,我們在操作過程中把它當成政策性金融還是商業性金融,或者未來這樣的發展趨勢,如果一個可持續健康的發展,有哪些基礎的制度,法規,不健全,需要后續把它補齊,還有哪些模式,包括剛才提到科技創新,我們能為它設計一些新的工具,來支持發展。

    幾個專家可以回答一下。

    陳孫蛟:這個題目是一個新的問題,從金融的角度講綠色金融肯定走向市場化,走向商業化,但是初期需要政策性支持,我們國家我們綠色金融從頂層設計開始逐步往下推,這是我想講的一個總體的發展方向,逐步走向市場化,走向可持續的,完全靠政策可能也是有些問題的,這是一個。

    關于科技金融這塊,各行都有這個產品,都有這個品種,確實現在問題就是這個科技創新是不是創新,能不能得到應用,有沒有使用價值,這個可能作為金融機構最關心的,如果有價值,能有發展前景,我想大家都會感興趣,包括開行,各行業銀行都有。

    您的問題誰來論證,誰來確認這個東西是有效的,這是一個。從剛剛前面各位專家講到的,我們今后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今天我們在會上發布的碳核查機構的自律機制,我們第三方發展是不夠的,所以很多東西是沒有得到社會或者市場的認可,發展起來比較難一些。

    這個事情是需要各方面一起溝通,不是一定不行,或者一定行,需要溝通,通過業界的評價,通過咱們實際的論證,這方面是可以解決科技金融的問題,科技金融往往很多在嘗試,肯定有一定的風險,也需要有一套單獨的機制來論證。謝謝。

    王少波:的確是,剛才幾位專家說的都很好,幾個基礎工作還是要做的。

    第一,建立碳賬戶。它是所有的基礎,沒有碳賬戶,剛才碳到科技創新,科技怎么核查,核查是一個過程,我們是點的概念,審查一下到底減排沒有減排,時點上怎么看,這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通過一種方式描述出來,我們叫作碳賬戶描述。

    我們聯合做了幾個事,我們覺得碳金融的認證基礎是兩塊,一塊是檢測,碳核查叫碳檢測,我們在湖南,天津建立兩個檢測公司,支持我們的檢測,還有認證,工藝認證,這個東西是不是達到碳減排,最后形成真實的交易,需要一個檢測,我們當年為了做這個事把天津市環保局的低碳環境評價中心所有的同志們轉到我們這來了,他們來了將近100多個人,支持我們在工藝上的甄別,一個是檢測甄別,一個是工藝甄別,支持我們最后的金融認證,不管是綠色債還是綠色貸款的認證,就是金融產品認證。

    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才有我們目前在中國綠色債,我們的認證規模將近一半是我們做的。49%左右,包括綠色貸款,下一步大家看到交易所的專家碳這個事情還有一個概念,我們科技出來了,能不能最后專程可能和碳信用有關系,我們可能現在有了一個技術,能不能最后實現減排要見證,這可能是一個期貨問題,我們國家的制度是現貨交易所不能搞期貨,期貨交易所不能搞這塊的東西,制度上有一些差額。

    最近可能宣布了,香港馬上成立碳交易所,它的主要工具就是碳期貨或者叫碳信用交易,大家看買不買未來的,我承諾減排,這個減排能不能實現不知道,現在拿這個說法融資改變技術,提高減排的能力,最后看實現沒實現,這就是一個碳期貨的概念,這是需要評價的,我們也在關注這方面的發展,謝謝。

    董峰:我說兩句。剛才同事提的問題科技金融,歸根到底我是做企業出身的,是一個簡單的商業邏輯,我們在科技這塊的投入最終怎么變現,或者誰來買單,這個問題又回到本質的問題,我們在科技上做的這些工作是不是真正的有用,如果你有它的商業價值,自然市場上有相應的對價,有人做這個投入,會買單,這個又回到現在將來主要變現形式是什么,一定是幫助大家帶來商業價值,這個商業價值根據我們這些年因為產業,金融,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一定是從金融,如果能解決對企業來講比如說你的降低融資成本,讓它原先不符合綠色金融的一些標準的業務能夠通過產業的數字化,通過科技的改造,能夠有更精確的計量,能夠進入到這個范疇,能夠享受到一些特許性的政策,我覺得就是有用的,就是有價值的,自然可以找到買單的人。

    現在回到再上一個源頭的問題,我們的綠色金融如果是打水漫灌,只是一個定性的描述,大家不需要做很多基礎性的,技術性的工作,我只要貼一個政策性的標簽,做一個定性的描述,我自然能夠大家我的目的,在這種場景之下自然大量的科技企業我們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源頭上又回到我們做這些事情,我們的將來商業變現要地用政策性的方式還是用市場化,商業化的方式,在這個里面我的綠色金融到底是通過定量的計量,還是通過定性的標簽做這件事,它對于科技企業的影響是非常直接的,所以我是現在的現狀可能未必能達到我們從科技的角度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這個需要時間和過程。

    但是這個方向大家必須有共識,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我們大量科技企業參與到雙碳轉型,參與到綠色金融,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商業價值,找到自己的變現路徑,大家首先要有一個預期,如果我們連這個方向都看不到,可能性看不到,沒有人愿意做,也沒有人愿意堅持在這個行業里,最后我們做出來的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用,能不能用,管不管用不知道,沒有人來做,肯定沒有人愿意做這件事情。

    雖然是一個科技的問題,但是背后還是我們整個將來碳產業,我們的綠色金融怎么發展的問題。我們現在的路徑我不是做碳本身的交易,可以做和碳相關產品的交易,最終如果我們走到定量的計量,在這塊有非常大的用武之地,科技企業,怎么樣關聯,把你的實物的產品,中國經濟每年從大宗原材料到中間,到制成品,從工業品到農業品,我們的實體經濟每年百萬億級的物理資產在流轉,這些東西怎么和碳關聯起來,我一直有一個觀點,為什么我們做現貨交易所,也要參與碳這件事情,碳的交易不是一個抽象的,或者只是和電廠這個層面發生關聯的行當,應該和整個生產,流通,和我們的實體經濟方方面面應該有一個量化的關聯。

    這個量化的關聯是需要一套基礎設施的,需要我們的溯源,計量,需要我們體系支撐的,這塊如果大家有這個共識,我們大量的我相信不管從傳感器的行業,還是從系統的集成,還是各個方面我們的科技企業就有前進的明確方向,和未來變現的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就補充這些。

    主持人:謝謝。我們不繼續提問交流了,也是感謝在座的專家以及堅持到最后的現場和線上的嘉賓,今天的大會議程全結束了,明天還有精彩的內容繼續分享,希望各位嘉賓繼續關注我們的論壇,今天會議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圓桌論壇2
    圓桌討論:新型電力系統與技術創新



    對話環節



     

    主持人馬士聰:線上的各位朋友,會場的各位嘉賓大家好,歡迎再次回到會場,開始下一個環節,本次論壇的圓桌會議環節。

    我是本次圓桌會議的主持人,我是來自中國電科院的,是電網公司,我們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當中面臨各種問題,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幾位嘉賓參加圓桌論壇。

    第一位是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副總裁張彥虎,還有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龍;第三位來自雙良節能首席專家空冷節水專家薛海軍總,第四位是現場的搏動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電力高級顧問殷民(音)總,最后一位來自施耐德電氣能源管理電網行業架構師王照總。

    開始下面的對話環節,像很多技術一樣,比如說互聯網概念發起于歐美,但是真正的落地在我們中國,現在碳中和也是,起源于西方國家,我們看到由于俄烏戰爭德國提出來取消自己的碳中和目標,從現在的發展形勢來看,歐美國家對于雙碳,對于新型電力系統不那么熱心了,未來我們中國其實真正成為我們碳達峰,碳中和和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主力軍,沒有前人的經驗借鑒,又沒有基礎的理論和技術的支撐,在這樣的環境和趨勢下我們如何干好這件事情對我們非常的重要,和本次大會的主題未來能源緊密相關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斷的調整政策,一方面我們提出不能運動式減碳,還有調整我們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一開始我們有以新能源為主題,但是近兩年我們又把新能源為主體這個字取消了,擔心政策和方向導致行業過熱和技術預見的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非常關心下一步政策怎么制定,我們下一步技術怎么發展,也和我們今天邀請的幾位專家在的行業和公司有緊密的關系,一個話題是大家關心的,也是對電網公司來說幾幾年最焦慮的問題是新能源消納的問題,圍繞新能源消納,國網公司,電網公司,南網公司采用了各種方法提高它的新能源消納水平,今天我們想問一下談話的嘉賓,關于新能源消納從我們公司的角度,或者從社會的角度是如何去看待的,又有哪些未來可以采用的相關技術來提升我們新能源消納的一些水平,或者提高新能源消納率。

    首先請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電力高級顧問尹明談一下這個問題。  


    尹明:謝謝主持人。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博重智合能源轉型論壇它是一個致力于能源轉型和引對氣候變化的一個組織,總部在柏林,剛才馬博士也談了一下德國現在的能源轉型,我想稍微的更正一下,其實現在的這種德國能源轉型,特別是在7月初德國議會通過的新的一攬子相關的能源法案,不是說不再進行能源中和,2045年的目標是沒有變的,以及未來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方向還是堅持的,只是在現在的這種現實條件下實現的路徑上臨時性的有一些調整。

    我們機構對咱們中國國家這邊的雙碳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和現代能源體系建設這一塊進行了比較多的分析和熱點跟蹤,碳幾點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對于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我們首先看一下新到底是什么,我個人認為其實從電力系統的這種發展來說,特別是我們國家提出新型電力系統,這個新目標很明確,就是增加這種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消納,并且圍繞著新能源占比逐漸增加這樣一個過程,把相應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市場體系,監管體系,甚至還有這種價值體系要進行重構。從里到面,都要進行一些調整。

    第二,剛才馬博士把國網和電網公司的苦處吐了一大堆,的確我們應該都有體會,也能看出電網公司從多年來降低,減少,以及各種類型新能源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然我們國家的風光新能源連續10幾年保持全球的第一位,我們怎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有電網公司巨大的貢獻,我們必須肯定。

    在這個前提下,我是希望大家思考一個問題,在這種新能源大規模發展的情況下,也就是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情況下,它的底層邏輯發生了哪些變化,我是搞電力系統出來的,我在國網公司工作過,我對這個問題思考是值得大家和各個業內的人士認真思考的。

    從電力和電量平衡說現在已經發生了新的變化,在傳統的電力系統里面是穩定性極高的煤電,火電進行很多的調節控制,所以它的這種平衡邏輯很簡單,就是電力系統自身它的能力決定的,因為它有穩定的電源,有很多可調節的手段,源、荷之間的協調互動沒有那么多,就是以電源調節為主,符合管理作為輔助手段實現的,這個很好做,相對來說都是很成熟的,但是在新情況下,電源這塊風光間歇性的新能源上來之后是鋪天蓋地的,可以說四面開花,電網公司有的時候的確有苦處,建一條線路需要很長時間,但是要上一個風電廠,上一個光伏電站,兩個月,三個月就可以了,這個就是出現問題了。

    電源變得越來越不可控,間歇性,變動性越來越強。同時我們看到復合側,這種電力電子裝置上來了,電動汽車,電氣化的水平提高了,大家的這種居家智慧生活也都起來了,很多工商業,企業用電,用能多樣化需求變得非常的分散,非常多樣。這就出現了源荷兩側不確定因素疊加了,這樣時候電力平衡和電量平衡出現了一個差異化。

    電力平衡咱們說短時調節能力,是由電力系統自身它的能力和潛力決定的,但是在雙碳背景下電量平衡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不完全由電力系統決定了,為什么?因為它排放,需要考慮它的碳排放總量和碳排放強度,這是約束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現在電力系統它的電力平衡和電量平衡已經出現了這種差異化。

    我們經常說滲透率,新能源的滲透率,現在這種滲透率它的內涵也變了,不能夠再簡單的說新能源的滲透率怎么樣,我們的電力系統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滲透率越高,有的時候要把這種外部性的因素也要考慮進去。

    底層邏輯變了,整個調控系統,調控邏輯也變了,原來高大遠的配置模式,需要更多的結合起分布式,我們叫作低小進的開發利用模式,相互結合了,因為新能源最大的一個特點是貼近用戶,低電壓在配網這塊得到開發利用,這就變了,用戶從一個消費者變成了一個生產型的消費者了,全部都變了,整個電力系統的可觀,可測,可控性是不是要繼續延伸下去?要突破10千伏甚至延伸到用戶的用電設備這邊,都有需求。

    我就說這些,謝謝。
     

    主持人: 剛才說了,新能源消納,其實消納電網自身是不消納能源的,頂多有一些損耗,真正的消納還要靠用戶,靠復合側,我想圍繞新能源消納這個問題問一下線上雙良節能的薛總,對于這個問題您有什么樣的思考和見解?

    薛海君:大家好,我叫薛海君,我在雙良主要從事技術研發工作。雙良的產品很多與電力系統有關,既有新能源領域的產品,比如說多晶硅生產設備,單晶硅硅料,也有服務于傳統火電行業的產品,比如電站空冷系統,隨著新能源的發展以及新能源大規模的高比例的接入,對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帶來更大的挑戰。特別是對火電領域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是最大的,所以我就想對傳統火電以及相關的行業企業如何提升對新能源接網消納適應性談談我的觀點。

    我們知道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很快,預計2025年包括新能源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裝機占比將超過50%。傳統的火力發電方式由目前的主體地位將變成不中和重組地位,火電機組主要是起調峰作用,根據測算2025年所需的火電調峰內能力總裝機在2.4億千瓦,根據報道,去年山西省是我們火電生產的大省,去年8成以上的火電機組參與深度調峰,促進新能源消納。這個調峰對火電行業目前是必須的,否則這個企業沒有辦法適應了。

    調峰的方式主要兩個,一個是對火電機組進行靈活性改造,使其適應深度調整的要求,現在我們的火電機組不改造是不行的。還有儲能,包括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目前看由于儲能發展的比較慢,調峰仍然要以火電靈活性改造為主,這是現在火電行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可能很多人認為火電的靈活性改造主要是發電主機的事,實際上火電靈活性改造對輔機影響非常大,對輔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知道我們國家的大型活力發電機組基本上在北方,發電機組幾乎全部采用空冷技術,在深度調峰符合運行的時候,在冬季的氣溫極低的時候,機組低符合運行的安全風險非常大,容易發生事故,輕的造成經濟損失,重的影響正常運行,除了安全性問題,還有一個經濟性的問題。

    保證機組安全運行具有所要求的靈活性,適應深度調峰要求這種同時降低排耗,維持機組發電效率,控制碳排放所以火電行業面臨的安全性問題,也有經濟性問題。

    安全性和經濟性是矛盾的,很多時候是矛盾的,保證安全性可能會影響經濟性,追求經濟性可能會加大安全性的風險,所以空冷系統作為輔機它的運行優化控制系統非常重要。

    我個人認為冬季在提高發電機組熱銷率方面,滿足深度調峰要求條件下,空冷系統的經濟性的潛力還是比較大的,我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近年來我們投入了風冷系統運行優化方面控制,在控制上增加了一些投入。我們的想法主要是通過智能化新技術,使電站風冷系統能夠適應深度調峰的要求,實現一個配合電廠靈活性改造,進一步降低機組的優勢,取得技術創新的成果,包括發明專利,軟件,知識產權等,這些成果可以用于已投運機組的技術改造,也可以用于新建和擴建項目。

    應用上已經取得了多個實際工程,在實際工程中得到驗證,也獲得較好的效果。

    主持人:談到提高新能源消納措施里面靈活調節能力,包括儲能,特別是火電的靈活性改造,是一個近期比較重要的措施,而且我們也發現我們現在輔機系統,包括直流和火電輔機系統用了大量的你逆變器。這些輔機系統的故障率如何可靠的運行,對于我們整個發電廠輔助調節也好,參與發電也好,安全性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說我們發現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看起來是很系統,很龐大的一個概念,但是真正的到了具體的技術細節,對我們每個小的設備可能都起到比較關鍵的作用。

    我們談到企業抓住行業的風口,站在風口上我們才能掙錢,現在站在了新型電力系統這樣的風口,既然我們各位老總,各位企業的技術領導能夠參加這個會議說明大家對這個方向是非常認可的,既然看準了方向,未來我們技術應該怎么布局,因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需要很多的新技術和新裝備,我們未來應該做哪些布局,或者關心技術布局的問題,還是關心產業鏈的問題,這里面還有礦產資源的消耗,我們還依靠大量的進口。

    今天問一下陽光新能源的張總,對于新型電力系統產業或者技術的布局,我們公司現在有哪些想法或者有哪些舉措。

    張彥虎:我的看法是應該從設備層面和系統層面兩個大的方向做,從設備的角度陽光電源集團公司以光伏逆變器,儲能系統為核心的這些設備,這些設備最終輸出和電網進行連接的,所以要充分的體現對電網的友好性,由過去以電網為母線,電網為逆變并網提供支撐向設備對電網支撐進行轉變,電網要什么?要你的在低電壓或者低電壓故障解決的能力,主動支撐電網穩定性的能力。

    在旋轉慣量不夠的時候,逆變器應該提供一定的旋轉備用的慣量,為電網穩定提供支撐,所以設備層面必須做的對電網更加友好,這是設備層面。從系統角度,陽光新能源作為擁有系統技術的開發商,我們必須在系統技術上做一些布局,提前布局,適應于未來新型電力系統的需要,我們把電站的輸出對電網看,這就是系統的角度看,也分幾個,一個是大型電站,大家知道它有波動性一些固有的天然缺陷,這個時候我們希望去做一些融合。

    比如說風和光的融合,讓風和光融合后的曲線變得相對比各自出力曲線更加平滑一些,光儲融合,風儲融合大家非常的清楚,光儲融合里面現在背景下,當前的情況下光儲融合的儲能有價值增加的部件,但是現在儲能獲利機制不是非常的明確,所以儲能作為光儲融合的包袱,在這種包袱的情況下把儲能的價值盡量發揮最大,我們這里面做了一些創新,比如說光儲電站夜間不能發電的時候,有自耗電,如果我們光儲融合的儲能把白天便宜的電,晚上用,減少電站自用電消耗的成本。

    還有現在邀請電力在介入的時候要求新能源電站預測能力,有一個雙細則的考核,如果你的預測精度不滿足要求,可能面臨罰款,如果有儲能跟蹤預測曲線,實現閉環的跟蹤,讓光儲綜合以后的出力和上傳調度的發電預測曲線完美的貼合,就是閉環跟蹤,我的預測就變得更加的準確了。

    光儲融合可以做一些技術創新,在分布式同樣的問題,單純的光伏發電可能對企業來講,造成的功率因素的降低,必須解決單純的分布式光伏發電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下有技術方案解決功率因素下降的問題,當然方案有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有這樣的方案應對潮流,在逆向流動的情況下帶來的功率因素的問題。

    一個是有方案,一個是逆變器設備要輸出更強能力的無功,如果用戶側用電側做單獨的儲能,同樣面臨逆潮流而動的時候對用電企業功率因素的影響問題,不僅僅給企業套利的情況下給企業降低用電成本,也要保證電網互動的情況下功率因素達到更高的水準,包括電能質量的要求,選一個逆變器電能質量高一些。

    分布式光伏面臨一個問題,即使做自發自用,但是為了提高自發自用率,提高光伏電站收益率,也配了儲能,光儲更好的融合增效,必須做分布式的發電預測,也要考慮用電企業負荷預測。發電預測,負荷預測,電價預測,現在是電價波動的情況下,三個預測融合之后綜合的光儲協同的智能化能量管理,實現整個光儲系統的經濟化最優,讓用電戶收益最大化。

    如果是互用現在也面臨安裝,滲透率過高的問題,現在要求變壓器容量滲透率不超過80%,有些地方企業規定按地實行50%,我們按照80%來看,戶用電站,農戶裝電站容量很快穿越了,現在下行的規律比較小,現在安裝的光伏容量超過下行功率的,所以變壓器容量很快超越了。在超越的情況下我們要需要創新,是不是可以做集中式并網,來滿足互用電站系統發展的需要,對電網更加友好一些。

    這是我說的幾個場景,我就說這些。

    主持人:問一下我們傳統的輸變電的龍頭,特變電工的吳總,關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圍繞輸變電,圍繞特別電工未來產品和技術布局,以及我們助力行業脫碳有哪些技術上的發展和政策?

    吳金龍:特變電工整個是輸變電的產業集團,現在總部是以高兩新的業務布局,高就是高端的電力裝備,包括高端的變壓器,現在全球份額排名第一,我們現在也進入特高壓的直流領域,我們做柔直換流閥,兩新一個是硅基的新能源的材料,做多晶硅這些材料,為光伏做這塊的原材料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新材料,這是總部。

    我現在在特變新能源的公司,我們這個公司專注于新能源的方向,我們目前的戰略是一主兩翼,主是電力電子的板塊,兩翼是我們的工程和運營商業務,我這說一下電力電子板塊,對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來說,咱們之前都說兩高,一個是高比例的新能源,一個就是高比例的電力電子,在電力電子的方面,特別是新能源方面的布局主要從源網荷儲幾個方面進行布局的。

    源側我們主要聚焦于光伏的逆變器這塊的研發,生產和應用,逆變器大家知道我們的主創式的1.5千伏高壓的逆變器,還有集中式的逆變器,現在都大規模的應用,在電網方面前面提到我們聚焦特高壓的柔性直流的領域,目前我們開發的特高壓的柔性直流的換流閥,在2020年的時候已經在工程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未來我們在特高壓柔直這塊緊盯海上的大規模新能源風電的送出,我們認為市場比較大,也在降成本,像高壓大容量發展方向的技術研發。

    我們也做新的概念,包括能量路由器,電力電子變壓器,直流變壓器這方面新型的工作,目的是便于后面像數據中心,電動汽車沖擊性負荷的接入,我們做可控的反沖的節點,來實現負荷側的靈活即插即用的控制。

    在儲能這個方面我們也布局全產業鏈的業務,主要聚焦電化學儲能,包括PCS,EMS整個系統的集成,目前也在快速的推進。另外數字化我們也比較關注,結合現有的基礎,我們開發了光伏的集中應用平臺,綜合能源的管理平臺,包括資產管理的平臺的數字化的系統,來支撐設備的高效運行,設備的高效運維和用戶友好的接入和使用。

    未來我們重點結合雙高的電力系統,利用新的技術,以及源網荷儲,包括光儲,柔性直流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高端電力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的迭代,我們的目標成為全球卓越的綠色智慧能源服務商,為國家的雙碳目標的實現貢獻我們的力量,我就說這些。
     

    主持人:從剛才介紹發現我們特變電工也在轉型,我過去理解的我們特變電工的主營業務現在慢慢的不斷的布局,包括我們新能源材料,以及電力電子,逆變器,相當于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比較關鍵的設備,另外從理念上開展數字化的轉型,近幾年在我們這種國內外重大電氣裝備的龍頭的,我們發現都在轉型,急于把自己的電氣板塊賣了,唯一沒有賣掉電氣板塊,而且不斷增值的就是施耐德電氣,而且施耐德電氣有一個使命,就是成為大家數字化合作伙伴,剛才吳總提到數字化,問一下施耐德電氣的王總,關于數字化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中您認為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施耐德在這方面做了哪些相關的布局和研究?

    王照:其實談到數字化的話題,確實很難一兩句話說清楚,對于數字化領域電力系統的作用,基本上比較認可,但是數字化對于電力系統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大家是否能夠廣泛的接受,我覺得可能還是要取決于首先數字化能不能解決電力系統,特別是新型電力系統關心的問題,在成本上是不是可以接受得了。

    對于新型電力系統來說,我做報告的時候提到了,我們覺得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廣義的彈性,靈活性以及互聯互繼的能力是一些核心的需求。

    這里面我們談到的彈性是廣義的,既包括小概率,大影響的自然災害,也包含相對來說概率高一點,但是影響低一點的電力系統的故障等等。涵蓋了傳統上說的韌性或者可靠性的概念。

    傳統的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問題大家知道我們無非就是減少故障發生的概率,縮短故障恢復的時間,這里面基本上離不開數字化賦能,大家都有很深刻的體會,但是對于新型電力系統來說,我們覺得未來新型電力系統可以在數字化的支撐情況下去充分的利用我們分布式能源的特點,因為分布式能源能夠為電力系統提供分布式的彈性。

    所以說談到新型電力系統訴求的時候,數字化在于彈性的角度能夠給新型電力系統更多的支撐,回到靈活性這塊,我們覺得這塊數字化能夠做的工作更多,我們以往談靈活性的時候,我們第一想到的就是電源的靈活性的改造,實際上后面還有儲能,綠氫等一系列的,但是我們更多還想說我們用戶側的這種參與,包括虛擬電廠,包括充電的調節,包含需求側響應,在數字化系統協調管控的能力下,我們未來需求側能夠為整個電力系統的能量或者電能的平衡做更多的工作。

    對于施耐德來講,談到布局我們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大家知道研發有一定的周期,我們沒有一開始想到為新型電力系統做布局,但是我們確實是為了數字化,為了綠色低碳做了很多的布局,舉個例子,我們提到的環保型的開關設備,實際上施耐德在10幾年前開始做基礎性的研究,在幾年之前開始做產品的開發,我們充分的參與到了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對于非碳溫室氣體排放減排的討論中去,我們也參與了國網、南網環保氣體設備未來的這種規劃。我們看到國南網在環保氣體方面有了很多規劃。

    特別是國網有一個三年計劃,每一年新增的設備提高50%的環保化率,我們恰好和賽道并跑在一起,也是一種幸運。

    另外為了應對新型電力系統更高的復雜度,我們做了很多軟件相關的并購和能力的建設,包括我們在工業領域的集團,包括我們最近并購了電力系統里面比較領先的仿真分析的軟件解決方案商,有了這些能力,我們能夠為新型電力系統做更多在軟件方面的支撐,我們自己也建立了我們軟件的研發中心,在亦莊,有一些我們在全球做的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到了中國之后有可能會出現本土化水土不服的情況,我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軟件中心把這些國外引進的技術和解決方案進行本土化的改造。

    結合本土的一些特點進行升級換代,最終的目的是更好的為中國的市場,為我們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為我們的雙碳目標的實現做好我們一些貢獻,對于中國的電網行業多做一些服務。

    我想說的就是這些。

    主持人:我理解數字是一個媒介,核心在于化,我們也知道現在提的化比較多,信息化就是用數字世界來映射我們的現實世界,數字化和信息化是不同的,用數字世界替代我們現實的世界,工作還有整個布局完全是核心性的變化,剛才幾位碳到很多技術布局,有很多的發展方向,再好的技術布局,再好的設備裝備我們想用起來都離不開政策,有好的政策機制才能讓技術有用武之地,才能讓設備真正投入系統中的運行去。

    我們今天時間有限,來不及請教各位老板更多的問題,我想最后我們按照實話實說的規矩,請每位專家最后用幾句話做一個總結,我們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哪些政策支持,還是想呼吁哪些我們機制的轉變,我們未來應該怎么干,我覺得這個是很有必要請幾位老板談一下真實的感想,下面請尹總做一個總結。

    尹明:謝謝。剛才聆聽了各位專家的介紹,很受啟發。我也結合自己的一些體會說一下。在能源系統和電力系統的發展,數字化,智能化,還有場景的融合,業務的協同越來越多,技術,設備,以及集成越來越多。所以很多事情,很多問題看似是電力系統自己的事,或者能源領域自己的事,但我們真正的深究起來可能它是一個經濟社會,甚至是我們每個人身邊的事。

    所以我也是在這邊呼吁我們電力行業或者是能源領域的這些同事們朋友們有的時候可以把視野放開一些,把問題再擴大一些思路。

    所以剛才提到數字化之后我很受觸發,這些不管是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幾個重大功能,實際上在改變著這里面的關系,各種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電源與電網,電網與用戶,電源與用戶,產業鏈上下游,通過這種數字信息的透明化,這種數字資源,要素的使用,讓整個系統應該更加開放,讓我們的市場應該更加的透明。

    在這我提一條建議,我們相關政府部門應該重視對能源電力領域數據要素它的管理和它的這種社會價值,行業價值這種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數據資源的這種潛力應該說是我們雙方目標下這種能源電力系統轉型發展非常關鍵的,在我有一個個人的公眾號里面寫了一篇文章,構建新型系統的關鍵是一種信息通訊技術的使用。

    為什么這樣說?我覺得我們任何的決策和政策的出臺,不能閉著眼睛,自己閉門造車,所以我們要了解世界,了解我們的問題,這就需要大量的數據,大量的信息支撐。

    第二個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角色,開展重大問題研究,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這種權威智庫有能力的第三方機構的多少和價值,這個應該說是在現在的這種能源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來看是有為政府,有效市場,加上我們的全社會參與,三者應該是推動能源電力向清潔、綠色、安全、高效方向發展的重要三個決定性的因素。

    主持人:謝謝尹總,下面請王總。

    王照:如果問一個問題,我想轉述一下同事的問題,我們同事一直有一個想法,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或者探索一種機制,能夠去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電力輔助服務,也就是說通過全社會的力量去解決我們電力系統這個靈活性的問題,因為單一的讓用戶側或者是電網側解決這個問題代價都是巨大的,謝謝。

    主持人:謝謝王總。請雙良節能薛總。

    薛海君:政府的政策引導我感覺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對于新產品,新技術,我們新能源生產實際上再生產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水資源,作為我們節水的企業來說,我們希望政府能在用節水新技術上能夠有很好的支持,我們國家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的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資源占用量1/3,我們很多新能源的生產都在我們國家的陜北地區,那個地方水資源是極度匱乏的。

    沒有辦法,現在因為要節水,要投設備,投資比較高,所以如果政府能夠加強節水方面的一些引導,比如說鼓勵使用節水設備,提高水價,我們的水價是很低的,有些地方的水價實際上和市場水的價格是一致的,遠遠低于市場應有的水價。

    需要政府進行引導,特別是政策上制定節水政策,這樣可以使新能源的生產更率綠色,更環保,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薛總,薛總考慮的不光是能源問題,還有資源的問題,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下面請陽光新能源張彥虎張總做一個總結性的點評。

    張彥虎:我呼吁一個,過去我們在科研方面支持力度更多支持產品以及創新,我現在呼吁一下把新能源系統技術的創新和產品創新放在同一個平臺上,同一個高度上對待。具體講比如說一些風光儲電氫,網源荷儲這些復雜系統的系統級創新,多給一些支持,貼近市場一線的民營企業支持,給他們做一些示范項目的機會,也提供一些研究的機會,包括課題的機會。

    可能需要把高校、科研機構的力量和企業面向市場的優勢,因為企業在市場一線,對市場感知會更加具體貼切,把研發機構,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的研發需求做一個搭接,成立一個相對多方力量的研發平臺,在系統技術方面多給予支持。

    主持人:謝謝,張總的問題非常具體,歡迎我們有些搞系統性研究的多聯系陽光新能源,跟我們這邊開展合作。

    最后請吳總進行發言。

    吳金龍:我結合我們制造業和新能源發展,我就簡單提兩條建議。一個是現在關注的核心軟件的國產化的問題,建議國家聯合研發機構,產業和應用單位加速國產化的研發測試和應用的進程,解決現在一些技術卡脖子的問題,防止貿易上產生的一些產業上的風險。

    還有未來新能源發展海上風電的發展,特別是國家東南沿海的容量是非常大的,目前這塊我們感覺推進是比較緩慢的,我們建議海上風電這塊未來的送處,特別是深沿海直流是很主要的經濟性的選擇,我們建議送出通道能夠統一規劃,設計和建設,這樣加快海上風電有序的推進,來實現雙碳目標的實現。

    我就說這些。

    圓桌論壇3
    圓桌論壇: 邁向碳中和 共創可持續未來



    對話環節

    主持人 涂建軍:各位尊敬的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取決于您在世界的哪個角度,大家下午,上午或者晚上好,我是來自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的涂建軍,今天非常榮幸應主辦方的邀請主持這場主題為邁向碳中和,共創可持續性未來的圓桌討論。

    自從國家領導人2020年9月22日宣布了中國的雙碳目標之后,凈零排放越來越成為人類社會的主流。截止今天為止,全球83%的排放,91%的GDP,80%的人口已經被各種各樣的凈零排放承諾所覆蓋,一方面我們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全球198個國家已經有137個已經做過凈零排放承諾,116個地區,240個城市以及733家公司都有了凈零承諾的目標。

    本次的圓桌討論我作為主持人,很榮幸與5位重量級的嘉賓同臺探討中國和全球凈零議程,本人計劃向參會嘉賓提兩個問題,每輪問題請參會嘉賓將發言時間限制5分鐘之內,我提第一輪問題的時候也會隆重的介紹各位參會的重量級的嘉賓。

    下面我開始今天圓桌討論第一輪的問題,我的第一個問題提給我左邊的姚強,姚總是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原副總經理,也是電力行業尤其是EPC領域的領軍人物,姚總去年9月全國有超過20個省市自治區,出現了拉閘限電的現象,疊加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沖突,能源安全在中國的重要性大幅上升,在這個背景下請問中國未來能源領域尤其是電力行業的碳中和議程究竟如何推進。
     

    姚強:謝謝主持人。我就簡單的回答主持人提的問題,去年是中國也發生了區域性的拉閘限電,那是非常偶然的因素,盡管因素很多,各種原因,但是這種在中國來講不存在總體規模性缺電的因素,今年從6月開始中國持續性高溫,高現在甚至沒有出現拉閘限電的現象,大家知道中國現在的發電的裝機容量是24億千瓦,大概是美國的1倍,但是在24億里面有傳統過去積累下來11億千瓦的煤電。

    同時我們有11億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可再生能源裝機是在全球是第一的規模,總體上講,我們是不存在一個總體上要拉閘限電的程度。

    另外作為選擇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站在國家,也就是未來電力安全,就是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就是國家安全,實現碳中和,特別是電力領域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既是中國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需要承擔的共同責任,同時也是實現國家能源和電力安全的必然選擇,同時包括風電水核電,抽水蓄能,電力系統,中國在技術方面在全球都處于一個比較優越的位置。

    所以這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自豪,我認為在電力領域實現碳中和方面,中國應當為全球碳中和的目標實現做出更大的貢獻,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非常感謝姚總精彩回應。我個人深有感觸,如果我們看工作的能源系統一方面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費國,一個國家消費超過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另一方面又是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在我們的光伏,還是在風電,還是在儲能,還是在電動汽車領域,站在跑道一個非常有力的點。

    下面想有請法國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氣候資本集團的董事長路躍兵先生,回答一下問題,您所代表的集團成立于1902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和醫療氣體和相關服務的供應商,我注意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最近在氫能經濟領域非常的活躍,請您對中國這樣一個以灰氫為主的全球最大氫能生產消費國,如何通過推動綠氫經濟的發展,應對能源安全挑戰,并且助力碳中和議程的早日實現發表看法。

    路躍兵:謝謝。大家知道法液空是工業醫療氣體產品,技術,服務這樣的公司,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這樣一個過程里面法液空依靠自己100多年的對氣體,尤其是氫氣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運營經驗,率先就致力于發展氫能。夜空在2017年的時候達沃斯論壇上也作為創始發起單位,成立了世界氫能委員會,致力于促進氫能在全世界的發展。

    大家知道氫能是全人類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以及進行能源轉型非常關鍵的能源形態,本身就是一個能源,其次又是在不同的能源形態中扮演一個轉化器的多少,把風電,光電轉成氫,氫通過儲運加進入汽車,把氫氣和氧氣反應變成電,催動汽車,所以它是不同能源形態一種轉化器。

    氫同時是一種很重要的儲能的方式,剛才我說了我們在很多地方風電,太陽能,這些能量怎么儲存起來很重要的就是制成氫,氫氣由于在變成電的時候和氧產生反應,排出的是水,這樣它是非常清潔的,低排甚至零排的能源,所以氫氣在整個能源轉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剛才主持人問我們國家由于過去幾十年重化工業的產業結構,在氫這方面主要是以灰氫為主,也有很大一部分藍氫,綠氫是我們最近幾年才開始往這個方向走的。

    引用一句話,說灰氫不可取,藍氫可以利用,綠氫是未來方向。我覺得在我們的全球氫能這個領域里,我們用低碳氫這個概念,也就是說即使藍氫,藍氫假如說我們把這個CCUS,把碳捕捉,碳利用做起來,其實也是一個低碳的一種氫,所以說我覺得最后還是用一種排碳作為標準來能夠比較好的說氫的這種屬性。

    第三點,我們發展氫應該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我們國家也談到一點先立后破,不能說一下直接奔到綠氫去,前面的就不做了,這個其實對于一個產業的發展是不太可取的。

    我們假如說看國內一些主要的公司,比如說在石油上,我們中石化走在前列,中石化也有這種雄心,把自己從一個石油公司怎么轉型成世界氫能公司,天然氣,比如說上海的申能集團,也是積極布局,原來天然氣這塊比重業務很大,怎么逐漸轉向氫能,這是從氣轉向氫。

    還有一些國內的我們山西有一個公司叫煤井能源,過去做煤炭,煉焦,焦化這些東西,但是過去的將近10年時間里,逐漸往氫轉型,這些公司都有一個特點,從原來的煤、油、氣這樣的一種業務形態向氫走,這個過程一定是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過程,逐步的過渡向氫,逐步由藍氫向綠氫過渡這么一個過程。我就談這些。

    主持人 涂建軍:聽了路總的介紹感觸很深,我們看能源轉型的歷史,從不同的階段,能源是在儲能的屬性不一樣,化石能源本身在儲能屬性,人類進入電力時代之后,電力需要即發即用,它的儲能屬性弱化了,隨著風光在電網所占的比例的提高,包括氫能在儲能二次能源利用越來越多受到業界的重視,下面一個問題我想提給來自落基山研究所中國工業脫碳部門的李抒苡總監,李總監加入研究所之前在北京市工業設計研究院工作過,有非常深厚的行業研究的背景,李總監,中美兩國是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和溫室氣排放國,您來自的研究所是一家1982年創立的專業獨立,市場為導向的國際知名智庫,從智庫的角度看,如何解讀中美兩國面臨的能源安全挑戰的不同之處,請教還有多大的合作空間。

    李抒苡:謝謝。能源安全這個問題確實是我們提到能源的時候非常關鍵的問題,甚至是我們在聊到能源革命,或者能源轉型之前必須保障的前提是能源安全。對于中國講,中國在全球的能源市場上是有三個標簽,一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能源進口國,所以這三個身份使得能源安全對于中國來講更是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

    實際上從整個能源的總量來講,中國的進口能源占到消費的量,這個量并不大,只有關20%左右,我們看能源安全的時候不能這么看,當我們提到石油和天然氣兩種關鍵能源的時候,中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75%,天然氣數據在45%左右,這是為什么在整個能源轉型,還有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之下我們更加需要關注能源安全這一個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關于我們新的能源安全戰略提到了4個革命,還有一個合作。包括了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技術革命和體制革命四個點,同時強調多方的合作。我認為在這個整個去推動我們綠色能源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能源的穩定性,我們確實需要一系列其他的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剛才提到的儲能保證整個供應的穩定性。

    對于美國講這個情況稍有不同,美國在2019年,2020年的時候已經實現了能源的生產大于消費,同時出口也大于進口這么一個情況,然后同時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對于煤炭天然氣和石油這三種主要的能源全部實現了進出口這樣的情況。所以理論上說好像能源安全對于美國來講好像并沒有這個問題,但是實際上我們觀察到的是能源的價值近年來因為俄烏沖突一系列的影響,在美國內部飆升了,整個通脹的情況也是非常的嚴重。

    有一個數據,在CPI創新高的整個過程中,汽油的指數環比在當中的貢獻占到1/3,無論是對于中國這樣的能源進口國,還是對于美國這樣的能源出口國講,都是沒有辦法完全規避安全,尤其是一系列的沖擊帶來的問題,因為目前全球的能源市場是高度統一,而且是流動性很強的,這是關于能源安全。

    關于中美兩國的合作,我們認為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的合作一定對雙方的利益都是有益的一件事,對全球的應對氣球變化雄心是有非常巨大的積極作用的一件事情。在去年的聯合國應對氣候框架公約的第26次締約方大會上,中美兩國就在氣候變化領域的達成合作,去實現了這么一個共識,主要的合作領域包括了比如說清潔電氣化,電網效率,包括在甲烷領域循環經濟,包括像CCUS等等一系列的領域,所以在這塊我們也是非常期待在這樣的一個框架之下能夠有更多的務實的交流,還有落地的事情。

    我們也是非常希望能夠在落基山研究所希望和各界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整體的進程,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非常謝謝。今天上午我參加中美高級別的對話會,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問題是在當前的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推進中美兩國在能源和氣候領域的雙邊合作,你的樂觀精神和回答給了我更多的信心。

    下面有請中外企業家聯合會中心主任,是北京市朝陽區對外經濟合作促進會會長董斌先生回答問題,我了解到您來自的中外企業家聯合會致力于中歐澳非地區的商界領袖,提供綜合平臺,幫助他們進行有效交流和合作,請問您是否能以貴聯合會的實踐為例,談談國際交流尤其是企業家層面的交流,是如何助力中國雙方日程的早日實現。

    董斌:謝謝主持人。我理解剛剛主持人問的問題有一個關鍵詞是合作,因為中外企業家聯合會在過去的14年來也是致力于推動中外交流合作,互信,包括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這些年在歐洲、歐洲、澳洲,我們已經舉辦了幾十屆大型的論壇,成功的推動落地了很多的項目,包括中外企業的合作。

    說到合作,有一個題外話,我們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入世20年,是中外合作的進程,也是我們個人財富,企業財富,國家財富,一個積累的過程。

    我本人還在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委員會工作,我過去有16年在中國的工程承包和建筑行業,在這個行業里面我們也清晰的看到中國虛心的,積極的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包括國際上比較通用的LEED白金獎,獎金,是美國發起的綠色建筑的標準。

    我們在中國的住建部的領導下,也在推中國的綠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的細分領域,很多的工程施工這些細節,這些進程都會有我們碳達峰,碳中和的影子,因為過去我們很多的管理,我們很多的施工,我們很多的建筑品的生產是偏粗放。所以我應該說是非常自信的,我們在過去成功的推動了其他很多行業在碳達峰,碳中和這個領域的國際合作,有請進來,朝陽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也在我們這邊,我們在過去10幾年推動了像西門子、施耐德等等這些優秀的全球500強,或者跨國公司在中國業務的拓展。

    同時也成功的推動比如說比亞迪的王傳福去摩洛哥建新能源汽車廠,包括山東電建在摩洛哥承建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光伏電廠等等。

    所以我們一個中心的體會,在碳達峰,碳中和這個話題下,中外合作,中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主持人 涂建軍:剛才聽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正是有聯合會這樣的機構在中外之間牽線搭橋,才使得我們中國經濟建設在過去的幾十年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下面我想有請最后一位對話嘉賓李蜚先生,2017年開始就職于CDP全球環境信息中心,作為中國項目副主任是全面負責CDP在中國的各項活動,李主任CDP全球環境信息中心是總部位于倫敦的國際組織,致力于推動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水和森林資源,2012年開始CDP進入中國,致力于為中國企業提供統一的環境信息平臺,我本人從研究人員的角度,深感信息披露對中國實現雙碳議程,應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個也是我們當前政策研究的一個桎梏之所在,我想請您碳一碳信息公開透明對中國實現雙碳議程的重要性在哪里,分享一下貴機構成功的實踐經驗。

    李蜚:非常感謝介紹。CDP我們最開始叫作碳披露項目,必這個名字非常多的企業,包括朋友比較熟悉。因為我們披露的工作后續把它所涵蓋的環境議題延伸在自然資本,包括水資源的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現在我們主要以CDP這樣的名字稱呼我們這樣的機構。

    剛才主持人提到環境信息披露,尤其是碳信息披露對于雙碳這樣的議程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接下來我的分享可能是從兩個層面,一個是從企業的層面,信息披露對企業帶來什么樣的好處或者是一些收益,從其他的利益相關方的角度講,信息披露如何推動整體我們國家碳中和,碳達峰這樣大的工作。

    CDP我們連接資本市場和企業非常重要的橋梁,我們通過提供這樣的平臺之后,企業受到它的投資者或者是它的下游采購方的一個邀請,利用這個平臺做環境信息披露的工作,去年全球已經有超過1.3萬個企業通過CDP的平臺向他的利益相關方報告了以氣候變化為主的相關信息。

    企業做好信息披露這個工作我簡單總結可能有三方面的獲益,首先第一,通過CDP或者其他的一些國際主流的一些披露框架,如果做好信息披露這個工作,可以幫助企業非常好的識別自身所面臨的氣候變化或者是其他環境的風險導致的商業的風險。

    我們經常說危機,危和機永遠是聯系在一起的,我們把危險管理好,進而一定會給企業帶來新的商機。根據去年全球企業的回復情況,我們做了一個統計,在去年企業提到他們面臨著高達1萬億美元和氣候相關的風險,我們同時發現這些企業報告了自身識別出來關于2.1萬億美元的管理氣候風險或者識別出來氣候相關的機遇,通過企業的回復我們非常明顯的看到機大于危,所以企業可以大膽,放心,加快低碳轉型的進程。

    我們從合規的角度看,目前全球來看,信息披露或者是以碳信息披露為主的監管要求,逐漸是增強的。已經會成為未來一個主流的趨勢,包括歐美的一些國家,已經把強制性的碳信息披露或者是環境信息披露已經上升到立法的層面,最近比較大的幾個動作,在美國的證監會,已經開始研究未來對于美國的上市公司要強制性進行環境信息披露,包括我們國家今年2月份發布了企業依法環境信息披露的管理辦法。

    未來講在我們國家也會出臺相關的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所以企業目前來講通過一些國際認可的平臺,主流平臺做好披露工作,更好的可以迎接未來的監管要求。

    最后一塊企業做披露這個事情,對它自身品牌的聲譽,包括創造新的價值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們進行了統計,去年披露的企業有86%的企業回復說通過環境信息披露,對于他們自身保護和提升品牌的聲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知道我們國家實現碳中和有非常巨大的資金缺口,怎么幫助這些金融機構更好的去識別出來那些對于我們國家生態目標,能夠有強大支持的企業或者項目,這里氣候相關的信息披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環境信息披露也好,或者氣候相關的信息披露,對我們整個國家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提到非常基礎的支撐。

    除此之外,如果企業做好碳信息的披露,和它的利益相關方或者客戶會進行非常好的溝通,在CDP這個平臺我們發現非常多的生動案例,就是通過企業的做好披露的工作,和它的投資者和采購方進行非常好的對話,并且識別出來未來在應對整個氣候變化方面有哪些合作的領域。

    最后也是回答問題,CDP在中國我們的一些工作。去年我們支持了大中華區1900多家的企業,通過CDP這樣的平臺做披露的工作。我們也是非常欣喜的發現這樣的數字和5年前相比增長了3倍,這后面非常巨大的推動力是跟我們國家公布了3060的目標,包括資本市場,包括全球的商業對企業低碳轉型的關注度的提高,是有非常大的關聯。

    還有從披露的質量方面,我們也發現中國的企業通過多年的披露的實操之后,在披露信息的質量,完備度方面有非常大的提高。包括一些企業,中國的企業,比如說聯想集團,華為等等,它的披露信息的水平已經完全達到了全球這些我們CDP叫作領軍企業的行列。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環境信息披露無論對于政府的決策制定方,包括資本市場,包括其他的這些利益相關方而言,對于實現我們國家雙碳目標,都起到非常強大支撐的作用。

    主持人 涂建軍:感謝李主任。您提到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我順便引申一下,作為能源還有氣候領域的從業人員,我這么多年來一直深感在統計數據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走,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我個人認為國際典范的代表就是美國能源信息署,我希望哪一天國內政府部門能夠比照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標準,搭建信息披露的平臺,讓中國的高級別的研究人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關于數據的分析上,而不是讓他們天天對著中國能源統計年鑒往表里打數字,我希望這一天早日的到來。

    另外我們回到今天討論的下一個環節,我依舊想把我的問題給中國姚總,去年9月中國領導人宣布中國停止在海外進行煤電投資,您所來自的中國電建一直是中國在海外EPP領域,包括海外煤電投資領域的領軍企業,從這種能源央企走出去的角度看,從企業業務模式轉型的角度看,如何應用新形勢,中國相關企業企業層面的戰略轉型,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低碳發展議程,請姚強總碳一下您的看法。

    姚強:我很榮幸,我干電力40年,一直從事全球可再再生能源電力開發這樣的行當,事實上大家知道6月24號習總書記作為主席主持了一個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在這個會議上收獲成果里面有一個繼續辦好世界能源變革論壇,在蘇州已經舉辦4屆,兩年一屆,這是和國際能源機構和中國政府共同辦的,我有幸參加,同時還有清潔能源能源,是10+8東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也辦了5屆,是我之前在的企業具體承辦的。

    我感覺作為面臨著可再生能源對于化石能源的替代,還有用能電氣化,中國還是比較領先的,現在25%左右,美國剛剛到20%,大家知道提出來的規劃目標在2050年,碳中和場景下在能源消費方面有一個這樣的水平。

    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這是對能源顛覆性的一種變革,在這一點上我覺得對于全球從事可再生能源開發的企業講是重大的機遇,對于中國的企業講又是得天獨厚的。風光發電,中國基本上在光伏領域里面無論從技術到規模都是在全球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事實上水電在全球的開發度依舊還是有巨大的潛力,非洲水力發電資源的開發不到10%,盡管中國開發度已經很高,但是亞洲沒有超過30%,大量的水力資源,包括核電,但是核電是一個低碳的能源。

    對大壩(音)曾經有很大的爭議,世界銀行曾經一度不再提供貸款,后來恢復了,主要是面對氣候變化的應對,水電還是一個最經濟,最有規模,對于環境破壞相對最小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所以在這方面作為中國企業,特別是央企不光承擔著責任,同時是巨大的利益,一種機會。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講無論從政策還是合作伙伴,還是我們的技術能力,還有金融,加上這幾個年發展很多區域合作的雙邊關系,這次我剛才說的會議上除了辦好論壇之外,要建立伙伴關系,建立全球清潔能源聯盟,總體講對中國的企業來講面臨很大的機會,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非常感謝姚總,不愧是電力行業多年從業經歷的領導。下面我想提一個問題給路總,從跨國企業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投資的角度來看,碳中和目標或者凈零排放目標會帶來哪些機遇以及哪些風險?

    路躍兵:我覺得碳中和確實是一個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的一個東西,關鍵看我們國家企業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和應對,在風險和機遇方面,我覺得主要三方面,一個是技術,第二是政策的風險,第三是市場的風險,都是對應的,也是體現在三個方面。

    拿技術講,作為一個公司來講,到底未來向哪個方向走,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路徑,這個就很重要。太陽能里面有單晶硅,多晶硅等,氫里面也有不同的技術,制氫里面有天然氣重整制氫,電解水制氫,電解水制氫里面還有固體氧化物制氫,所以不同的技術帶來的機遇和風險都是不一樣的。

    政策也是這樣的,我們全球的政策是什么樣的,每個國家的政策是什么樣的,甚至每個地方的政策也都不一樣,尤其是跨國企業講,需要對這些東西進行一個非常好的理解。

    市場也是這樣的,過去我們可能能夠做的一些生意,未來就不見得可以做,過去消費者接受的東西未來消費者不見得接受,消費者對氣候變化,對綠色低碳,可持續這樣一些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責任,他對生產商提供的東西也有要求。

    另外從具體的公司運營方面,體現在宏觀和微觀兩個疼面。比附說宏觀層面有國際貿易,跨國公司是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的踐行者,國際貿易現在碳的最多的就是碳邊境調節稅,碳關稅這個事情,碳關稅這個事情使得過去在某些地方有競爭優勢的東西可能沒有競爭優勢了,所以說就會影響國際貿易,另外對國際投資也是非常有影響的,由于不同國家對所在國對氣候變化,對排放政策不一樣,所以對國際投資是有很大的影響。

    國際投資相對應的跨國公司在全球的供應鏈的布局,重整也會發生變化,這是宏觀方面。

    微觀方面,大家知道我們做企業,做公司圍繞三個變量做,一直就是沿著三個東西走。怎么做大,做小,這就是企業要干的事情,而碳恰恰會影響三個變量,極大的影響三個變量。

    過去不成為成本的東西現在成為成本,最大的成本是我們過去排放二氧化碳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今后排出二氧化碳就需要付出成本,這對成本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影響。過去減排是減就減了,現在不是,現在減了之后有收入,看一下特斯拉這個公司,在2020年的時候分析一下情況,主營業務收入下來最后利潤是負的9億美元。

    但是因為有了一個16億的碳的收益,所以最后成了正的7億美元,改變了公司的形態,所以從宏觀上,微觀上,都有一些如何應對風險,如何去捕捉機遇,都有很大的影響。

    主持人 涂建軍:非常感謝路總。剛才您的解答非常的結構化,從技術、政策、市場這些方面指出來危和機都是并存的,又從宏觀、微觀的層面結合企業的具體案例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解讀。

    下面請落基山研究所中國工業脫碳部門的總監李抒苡兩個問題,重工業行業是公認的很難減排的領域,更需要通過創新解決方案,在這個領域全球實踐和本土經驗整合的必要性是如何,在工業脫碳領域國際社會有哪些最佳實踐,對中國的啟示。

    李抒苡:謝謝。重工業確實是大家普遍認為的脫產挑戰比較大的行業,因為在消費側和建筑、交通等等這些領域不一樣的是重工業的工業過程需要比較高的溫度,或者說工業過程復雜,甚至是有一些來自于非燃料燃燒帶來的過程排放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決定了并不能僅僅通過大規模的電氣化,以及清潔電力這個途徑能夠實現零碳排放,所以一系列創新型的解決方案。

    比如說綠氫,CCUS或者生物質的利用一系列創新的解決方案。同時對于中國來講,中國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是在于重工業的量非常大,全球看中國生產了一半以上的鋼鐵、水泥、電解鋁這些基本的原材料,另外中國也是國際上最大的主要化工產品的生產國。

    與此同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如果我們要實現2050年零碳這樣的情境,用于脫碳的技術一半以上沒有進入商業化運行的階段,對于重工業講處于最早期的解決方案更多一些,從重要性和緊迫性兩個角度,重工業脫碳非常需要實際上的最佳實踐去進行指引的。

    同時我們參考最佳實踐的時候必須注意到國內重工業的特征,從挑戰上看國內目前的工業生產對煤的依賴程度比較高,無論從原料的角度還是燃料的角度都是如此。

    目前國內重工業生產的資產都還比較年輕,以鋼鐵行業為例,高爐轉爐資產的年限在10年左右,不到正常壽命的1/3,這個數字對于水泥,包括像甲醇這些化工的資產來講也是差不多的。

    這個決定了中國工業在進行轉型的過程中以后是遵循先立后破這么一個路徑規避由于非常快速轉型帶來的擱淺資產的風險,我們非常需要去考慮過渡路徑,在氫的利用上中短期可以從工業復產氫開始,另外也可以去考慮逐步的去替代這么一個過程,最后實現現在大家討論的比較多的綠氫的路徑,所以一定是有過渡性的路徑進行全面系統性的設計。

    同時從基于的角度講,中國的幾個特點,一個是對于零碳解決方案的市場是我比較大的,所以說相對來講能讓這些技術快速的規模化,從而實現規模經濟的潛力是比較大的,另外國內的零碳相關的資源,比如說太陽能,風能的資源的條件是比較好的,從制造的角度看我們太陽能光伏,包括風電產業的制造業是排在世界前列。

    國內的央國企作為龍頭轉型的意愿和資源是比較還的,整體看國內的工業轉型更有可能去通過龍頭企業去作為撬動,帶動一系列創新技術從研發、應用到大規模應用這么一個過程,所以說國際的先進實踐必須進行本土化這樣的轉變。

    從國際的最佳實踐的角度,有很多,落基山研究所在過去的兩年我們對于鋼鐵、水泥、化工這三個行業進行了系列工業脫碳路線圖的研究,我想有一點是我特別想分享的一個觀點,我們在看很多最佳實踐,它可能并不是來自行業內部,而是來自于跨界的一個解決方案,一個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舉一個典型的例子,以水利行業脫碳為例,目前燃燒的燃燒帶來的碳排放占40%,我們考慮替代燃料的時候就會發現目前的挑戰并不僅僅是存在于水泥行業利用這些替代燃料本身,而更大的一個挑戰來自于比如說垃圾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整個收集,處理系統,并沒有系統化建立起來。

    所以說這個實際上并不是說水泥行業本身的問題,而是更大系統化的轉變。

    分享一個國外的最佳實踐,我們可以以德國為例,德國在1985年的時候水泥工業的專家開始注意到替代燃料對于減碳的作用,那個時候替代燃料的比重在德國大概2%,就是國內目前差不多的水平。

    但是在1985年之后到2010年替代燃料的比重隨著技術的提升,還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迅速的增長,甚至達到每年10%這樣的增長率,到2017年的時候德國水泥行業的替代燃料的比重達到70%左右的水平。

    我們去分析成功的因素發現首先第一個因素是德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垃圾的處理,包括回收,以及后續轉化成垃圾衍生燃料這樣的產業鏈得到了非常好的構建。

    第二因素20世紀80年代左右歐盟大部分國家對垃圾填埋下達了禁令。第三個因素對于水泥行業具體的用到這些廢物衍生物燃料的質量標準進行控制,我們觀察發現第一個和第二個成功因素更多來自于行業外部系統性的一個變化,但是卻推動了整個水泥行業的替代燃料的發展。

    如果我們以鋼鐵,或者是化工行業為例,也是類似了,比如說我們對于綠氫的應用,也需要基礎設施,包括儲運,包括CCS是一樣的,它是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所以整體來看,我覺得從最佳實踐來看有的時候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是跨領域的,所以我們必須要站的的更高,看的更遠,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非常感謝李抒苡的分享。下面請教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的董主任,從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及國際企業在華投資的角度看,凈零排放或者說碳中和的議程會帶來哪些機遇和風險。

    董斌:謝謝。先說走出去,我覺得到現在這個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要積極的面對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ESG是一個流行詞,本身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全球協作,也是習主席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重要的挑戰。

    所以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包括去歐洲,因為歐洲人們普遍環保的意識非常的強,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可能對自己這種環保的標準,對自己企業社會責任精心的設計,還有一點,也是經常和中國的企業家分享,你要客觀判斷歐洲的企業對于中國,對于中國企業家的微秒的心態變化。

    畢竟歐洲是上百年幾百年的工業革命,包括后來的財富積累的一個過程,中國就是改革開放40多年,尤其是入世20多年迅速積累了大額的財富,而且當中國企業在走出去和歐洲的合作伙伴在溝通的時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

    歐洲有兩類企業,一是跨國公司,二是絕大多數的是中小企業。所以中資企業無論是央企,國企,大的民企,在和合作伙伴,和歐洲企業家朋友聊天的時候要學會范圍思考,包括碳達峰,碳中和很多技術的引進,技術的合作,研發的投入要考慮合作伙伴的心態。

    當時歐洲的朋友說本來是一個蝸牛,忽然有一天門口有一個大象,要碳合作,歐洲的企業家心理有一些不安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經歷的幾十年的經驗,教訓的積累,我覺得大家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契機,樹立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正面積極的形象,這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問到請進來,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得益于最早的改革開放,經濟特區,三來一補等,一個重要的概念在中國的改革開放40多年里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詮釋或者是展現,叫PLC,產品生命周期。

    因為歐美最早就是創新,發明投入,把成熟的產品再到發展中國家,包括到中國加工,制造,批量化生產,來換得更大性價比的收益,現在中國同樣我們去亞洲、非洲,包括拉丁美洲投資,同時中國和誰學習,還是剛才回答第一個問題說的叫跨國企業,全球500強,這些優秀的國際公司。
    現在大家都說高質量發展,雙碳綠色發展,本身也應該是高質量發展的一部分,什么是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們中外企業家聯合會的心得,就是對標國際,也是過去幾十年無論政府,無論企業,還有金融機構就是學習國際慣例,國際做法和國際創新一個過程。也是我們中心的想法,一個心愿,在雙碳進程中的風險和機遇,都說風險和機遇共存,我覺得機遇是學得好,風險是沒學會。

    我們要更要呼吁各級的政府,繼續的加大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的力度,這個大門不但不能關,而且要敞開,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感謝董斌主任。無論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還是國際企業走進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如何越來越與國際接軌,可能是值得我們業內從業人士思考的一件事情。下面請CDP的李主任回答比較形而上的問題,我們如何看待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本土經驗整合的必要性的問題。

    李蜚:謝謝主持人。這個問題特別有難度,可持續發展是比較大的議題,CDP我們主要做環境的機構,所以我自作主張把議題稍微維度小一點,從應對氣候變化或者全球的環境信息披露標準的角度看看能不能給涂老師的問題做回應。

    目前講全球可能為數不多的幾個議題達成共識,其中一個有氣候變化的議題,剛才董老師分享,包括涂老師的分享,是我這邊分享的內容有一個比較好的結合點,我們從全球的披露的趨勢講,我們發現未來一定出現整合的趨勢,目前全球這些企業披露負擔是非常重的。

    包括目前現行非常多的ESG披露的框架,披露的相關的標準,企業可能應接不暇,包括CDP目前而言下周就是披露的截止日期,非常多的企業完成最后的披露沖刺的階段,未來的整合趨勢是非常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在Cop26期間,國際的可持續標準理事會,或者準則理事會ISSB的成立,ISSB的成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出臺未來全球比較公認的統一可持續發展報告,或者氣候變化報告披露這樣一個框架。

    這個框架出臺之后對于全球的企業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有一些專家說未來ISSB出的這個大家應對它的要求,做披露的工作相當于企業的第四張表,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對我們國家而言,可能目前對于相關的ESG的披露或者氣候變化相關的信息披露我們自身的一些政策,可能還不夠完善,未來我們怎么樣更好的參與這些國際的標準建立當中,我覺得未來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我們國家相關的標準,可能需要未來盡快的去進行出臺。

    另外如果從企業的實操的角度講,我們也是對接非常多的企業,我們發現中國企業有幾個非常典型的特征,比如說我們國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3060目標之后我們整個全國上下所有的企業都動起來,都開始制定自己相關減排的低碳轉型的規劃,所以中國企業我們的行動力是非常快。

    這里面我們也是看到一些中國企業和國際一些企業在做低碳轉型這個事情上不同的地方。國際的企業可能包括一些國際的倡議,首先進行承諾,程度之后有一段的時間自身再設定相關的目標,接下來執行,但是對于中國企業而言,可能如果做出承諾之前應該是已經做了非常全盤的考量。

    在這涂老師在我第一分享之后也是有一些評論,目前我們看到中國企業相關的一些信息其實并不多,或者渠道也是非常有限,這也是目前中國企業我覺得做低碳轉型的過程中,或者做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未來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領域。

    我可以給大家舉兩個行業的例子,CDP和全球或者世界基準聯盟,去年12月份發布了一個研究,主要是針對全球的汽車行業,還有電力行業去看這些企業在做低碳的承諾和自身的行動之間是否有一些偏差,尤其是在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我們本世紀末控制全球穩升1.5攝氏度這個目標方面。

    關于這個汽車行業,我們發現有50%的全球這些大型的汽車行業已經增加了低碳汽車的一個銷售量,在2020年其實有30家的企業售出的汽車產品當中低碳汽車已經占了7%,尤其這里面包括中國一些企業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的情況,比如說長城汽車和上汽,他們在低碳汽車的銷售領域已經完全可以和巴黎協定規定的1.5攝氏度溫升進行對標,包括比亞迪還有其他的一些中國的汽車行業,在低碳的領域方面已經走到了全球的前沿。

    我們如果再看電力行業,整體來講也并不樂觀。我們通過分析也是發現預計在2035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全球的重要電力行業他們的碳排放量應該超過了他們自身碳預算的57%,為了實現巴黎協定1.5攝氏度溫升的目標,需要2035年之前所有的這些電力行業78%的來源必須是來自于可再生能源。如果我們看中國企業的表現,有一些突出的地方。比如說中國的電力行業關于未來10年實現低碳產能的規劃,包括可再生能源目標份額的增加,還有包括這些中國電力行業提出2030碳達峰目標,這些和我們全球同行業相比比較特殊或者是突出的領域。

    同時發現中國的電力行業和全球其他的電力行業相比,有一些地方需要進一步的加強,與大多數中國電力行業披露一些相關的信息當中,尤其關于低碳轉型的規劃細節度不夠。為什么目前講中國企業相關的環境信息考核性比較低,接下來是我自己的一個觀察。中國企業我們還是非常的務實,可能做的會非常多,在說的方面的確未來需要加強。

    尤其怎么樣利用好國際的一些平臺,利用國際的語境和語言,去講好中國的故事,是未來對于我們中國企業怎么樣把自己做的世親對外展示的同時能夠加速自身的低碳的轉型方面,可能有一些幫助。

    主持人 涂建軍:感謝李主任。今天作為這次會議的主持人,我個人非常榮幸能和5位重量級的嘉賓一起同臺討論碳中和和凈零排放議程對我們能源行業,包括企業層面政策啟示,現在最大的感慨天下沒有不散的圓桌討論,大家知道我們今天會議除了現場我們有一個非常大的會議室,我們在線上還有直播,我今天上臺之前我在線上查了一下,通過直播平臺有幾萬名觀眾收看我們今天的直播,還有很多的媒體。

    從這個角度講我也想請今天5位重量級的嘉賓一句話總結今天最想表達的觀點,通過線上線下參會的媒體,傳達出去。

    因為是最后一輪的發言,請CDP的李主任一句話總結。

    李蜚:對于企業而言,碳信息披露其實并不是一個最終的目的,其實是實現碳中和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企業通過做好碳信息披露這樣的工作,可以非常好的管理自身面臨的氣候風險,也能識別新的相關的氣候的機遇,加速企業碳中和的進程。

    董斌:雙碳目標時不我待,中國政府應該盡快的歸口在確真,確價,確權以及交易方面盡快出細則,謝謝。

    李抒苡:零碳能源轉型,尤其是重工業轉型需要顛覆性的創新,而顛覆性的創新是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來支撐的,我們必須看的更高,更廣,更遠一些,因為好的解決方案有的時候是跨界的。

    路躍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最終需要依靠創新,不僅是制度創新,更重要還是制度創新,政策創新,金融創新,甚至戰略創新,生態創新。

    姚強:在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今天的文明是化石能源文明,而要實現碳中和我們必須顛覆掉這個文明的基礎,所以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這么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我想說鳳凰涅盤,欲火重生,謝謝。

    主持人 涂建軍:這個回答太棒了。在今天的圓桌討論結束前,有請線下線上的觀眾為我們5位重量級嘉賓的精彩發言鼓掌。

    謝謝大家,我宣布本次圓桌論壇圓滿結束,謝謝大家。

    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陽光新能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為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深度理解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2022年7月20-21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能源網主辦,陽光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未來能源大會在北京召開。


     
    陽光新能源總裁張許成先生致辭


            本屆大會以"碳中和與全球產業融合"為主題,通過大會影響力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構建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方面貢獻力量。

    會議上,陽光新能源總裁張許成在致辭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能源行業要加大研發創新,推動行業進
    步與產業升級。他提出行業要繼續堅持團結協作、技術創新、開放融合,為構建未來能源體系奠定堅實基礎。作為一家擁有先進系統技術的新能源開發商,陽光新能源一直以"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作為企業發展使命,將深耕光伏、風電、風光儲氫充多能融合領域,發揮企業在新能源系統技術上的領跑優勢,堅持"多發電 更友好"的產業價值,為清潔電力全球普及不斷貢獻陽光智慧與陽光力量。
     

    陽光新能源副總裁焦文廣
     

    陽光新能源副總裁焦文廣在"跨界·友好·創新--產業融合探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主題演講中表示,跨界融合、生態友好、創新引領是未來能源的三大顯著特征。以"技術+市場"雙輪驅動,陽光新能源圍繞垂直縱深、橫向擴展兩個方向縱橫融合,打造出一批高效能、高融合、友好型的示范項目。目前在積極打造零碳能源基地的同時,將新能源系統技術與千家萬戶、千行百業的應用場景相結合,一批"零碳家庭""零碳小鎮"和"零碳工廠""零碳園區"相繼從藍圖變為現實。
     

    陽光新能源副總裁張彥虎博士


            陽光新能源副總裁張彥虎博士在"新型電力系統與新能源系統技術創新"論壇上分享了陽光新能源的新能源系統技術之道。張彥虎表示,"雙碳"目標下系統高效發電、度電成本最優、多能智慧協同和場景友好融合是新能源系統技術的主要發力方向,新能源系統呈現"本我、自我、超我"三個發展層次。作為新能源系統技術實力派,陽光新能源始終專注于新能源系統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應用,圍繞新能源系統"三個發展層次"形成了高效發電技術、全流程優化技術和系統融合技術的創新技術群網,在各類新能源應用場景不斷打造更高發電效能、更低度電成本、更融合友好的電站產品。此外,國際能源署(IEA)首席能源經濟學家Tim Gould,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唐集團原董事長陳進行,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共同獲得者、斯坦福大學可持續金融計劃、斯泰爾-泰勒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主任Thomas Heller分別作了主旨發言。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碳中和產業合作發展報告》階段成果、《中國能源低碳發展報告》階段成果、《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法規文件匯編(2022版)》、《碳核查機構自律倡議書》等一系列碳中和相關的研究成果、報告。

    精彩瞬間
    ?關于我們 | 誠聘英才 | 相關法律 | 會員注冊 | 網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1999-2021 北京中能網訊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